155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

 

朋友:您到过黄河吗?您去过黄河唯一穿过的城市兰州吗?您见过5640公里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吗?今年8月30日,正值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兰州中山黄河铁桥(以下简称“铁桥”)落成100周年纪念日,仅以此文献给百年铁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铁桥位于兰州市中心滨河南路中段北侧,是黄河上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铁桥飞架南北,北靠白塔山下,南接市区闹市,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造型新颖、结构稳健、气势宏伟、形象壮丽。置身桥上,放眼可远眺白塔入云壮观、现代化城市风貌;收目可观黄河穿桥而逝、波光粼粼、急流浪翻。2006年,国务院批准铁桥为“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

1965年8月,我从四川大学毕业支援大西北来到兰州。这座由绵绵丝路和滔滔黄河交汇而产生的城市以它厚实的文化底蕴、古老淳朴的民风吸引了我。我来到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铁桥下,以业余粗劣的画笔,绘下了水彩画《黄河铁桥》,记载下当时还是荒山秃岭的白塔山和它脚下的铁桥。从此,我与黄河、与铁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喝的是黄河水,看的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铁桥,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十年。

黃河上古来无桥,人们只有借助羊皮筏子过渡,或在冬天借助天然“冰桥”踏冰过河。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西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为军事需要在白塔山下建了一座浮桥。洪武十八年改建,取名“镇远桥”,人称它为“天下黃河第一桥”。该桥一直沿用至清朝末,成为二十世纪前兰州“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要道。现铁桥头尚陈列着作为文物的一根铁铸重十吨、长五点八米的“将军柱”,为当年系铁缆固定浮桥之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聘请德商泰来洋行在浮桥的基础上建造了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铁桥。建桥所用的材料全部由海外进口,耗银三十多万两。据省档案馆档案文献汇编《天下黄河第一桥》记载,该桥于1907年(光绪33年)筹建,于1909年8月30日(宣统元年七月十五日)经过验收后竣工通车。最初,该桥命名叫“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原梯形拱架换成了弧形穹窿钢架,提高了载荷能力提高,使铁桥更加坚固耐用,气势雄伟、美观大方。

1989年,兰州市政府斥资对铁桥进行加固、整修。1992年,再度大修。时年,正值首届丝绸之路节举行,9月1日在桥头立纪念碑一座。正面书“黄河第一桥”,背面刻“碑记”,以文字记叙铁桥历史沧桑,第一次将铁桥树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铁桥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五十年代起,兰州市为了改变白塔山荒凉的景象,打了一场背冰上山种草植树的人民战争。七十年代实现了电力提灌、引水上山。历经数十年,终于改变了白塔山的植被,使巍巍铁桥置身于葱绿的山下。今天,在黄河兰州段上,巳建成十余座桥,与新修的各景点构成40里黄河风情线,百年铁桥是风情线上最璀灿的一颗明珠,她张开双臂迎接着八方宾客。

兰州黄河铁桥在我国近代桥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史价值。黄河铁桥是兰州的名片、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封、片、戳等邮品上,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收藏天地。百年铁桥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而今,铁桥巳成为兰州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铁桥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各类活动中,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起点就安排在这里。

为纪念铁桥落成百年,今年8月26日,兰州市政府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兰州市邮政部门还举行了个性化邮票首发式,八枚不同时期的铁桥图附票尽显铁桥百年风釆。市邮政部门还发行铁桥专用图邮资明信片一套4枚。正面为邮资图及 “黄河第一桥”碑;背图分别为铁桥、将军柱、镇远浮桥、三十年代的黄河铁桥。同时启用一套4枚黄河铁桥临时邮局个性化纪念邮戳,用以销盖这套明信片及相关封片。盛大的活动和多彩的邮品,为百年铁桥送去祝福,为黄河儿女带来喜悦,为集邮爱好者丰富了藏品。
 

笔者1965斗水彩画

古镇远浮桥

芬兰明信片上的铁桥

将军柱

 

 

纪念邮戳上的铁桥

铁桥图个性化邮票

在铁桥百年庆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