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526信箱”普通邮资封
2009年8月18日,《中国集邮报》学术探究版刊登了署名张春清的《探析“十七孔桥“邮资封的版式》文章,觉得非常有意思,没有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邮资封,竟然会有如此大的研究价值。笔者对于“箭楼”、“天坛”和“十七孔桥”普通邮资封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新中国邮资封简目录》(1949~1999)的文字介绍上,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但是,对于“箭楼”、“天坛”和“十七孔桥”普通邮资封的衍生品—“526信箱”邮资封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也是最近的事情。笔者的一位朋友老梁手里有“天坛”和“十七孔桥”的“526信箱”邮资封,但没有“箭楼”的“526信箱”邮资封,受其委托,将其转让信息挂在网上出售
出售信息挂出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反馈,真是扫兴。突然,某天接到安徽集邮者尹子明的电话,说是要“箭楼”的“526信箱”邮资封,笔者赶紧给老梁打电话,问其能否帮忙找一枚“箭楼”的“526信箱”邮资封,老梁说找不到。笔者只好到邮市上买了一枚“箭楼”的“526信箱”邮资封,此时,才知道该信封还分圆角封舌和直角封舌,随后就用特快专递给尹子明寄了过去。几天之后,尹子民收到了邮资封,并且向笔者询问手里是否有“天坛”的绿字“526信箱”邮资封,一时答不上来。随即查阅《新中国邮资封简目录》(1949~1999),其上所标注的只有蓝字“526信箱”邮资封,并未看到绿字“526信箱”邮资封的图片;随即向老梁请教,老梁告诉笔者确有绿字“526信箱”邮资封,总算松了一口气,真是长知识啊。事隔几天之后,又给尹子民寄去了绿字“526信箱”邮资封
这两次交易的成功,使得尹子民非常满意,其对“526信箱”邮资封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前几日,老梁又给笔者找来了两枚“天坛”的“526信箱”和两枚“十七孔桥”的“526信箱”邮资封。笔者对这四枚“526信箱”邮资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观察,发现其在邮资图、信封规格、封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说,其中一枚“天坛”邮资图的颜色较深,另一枚的颜色较浅,信封规格也是一大一小;这两枚邮资封的封舌虽然都是直角的,但是在封舌角度和宽窄等上都有差异,真是有意思。又比如,其中一枚“十七孔桥”邮资图的颜色非常深,另一枚的颜色要浅不少,一枚封舌是大圆角,另一枚是小圆角。笔者已于日前将这两枚“十七孔桥”的“526信箱”邮资封,以快递包裹的方式寄给了尹子民。(周凤迟)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