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民间邮会是中国集邮大业的重要生力军

近几年,民间集邮研究会(以下简称民间邮会)的发展迅猛异常。一方面新诞生的民间邮会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老牌的民间邮会不断发展壮大,民间邮会已经成为中国集邮大业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民间邮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集邮事业大步前进的推动力。

笔者参加了多个全国性民间邮会,如“全国航空集邮研讨会”、“生肖集邮研究会”、“极限集邮研究会”、“文献集邮研究会”、“华夏专题邮会”、“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资研究会”等,还积极参与大连三个民间邮会的创建工作,并担任秘书长。在大连,市集邮协会的骨干大都参加一个或几个民间邮会。如市邮协副会长庄洪昌是“华夏专题邮会”、“中国邮史研究会”的会员;全国邮展金牌获得者康永昌是“中国邮史研究会”、“延陵邮学会”、“生肖集邮研究会”、“中俄专题集邮研究会”的会员,并担任“旅大区票研究会”会长;市邮协常务理事苏善言是“生肖集邮研究会”会员,并担任“大连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市邮协常务理事于占惠是“生肖集邮研究会”、“中国邮史研究会”、“全国航空集邮研讨会”的会员;市邮协常务理事张世成是“中国免资集邮研究会”的副会长,等等。

目前,大连市只有三个民间邮会——“旅大区票研究会”(2006年4月1日成立)、“大连极限集邮研究会(2007年1月28日成立)”、“大连生肖集邮研究会”(2008年1月27日成立),邮会成立时都得到大连市集邮协会的强有力的支持:副会长到会祝贺、无偿提供邮会成立纪念邮戳、会刊《大连集邮》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参加民间邮会扩大了视野、广交了邮友、增进了邮识、更坚定了集邮的信心。民间邮会来自民间,充满了活力。这是每个民间邮会会员的切身体会。

也许有人会问:“已经有了全国集邮联,有了省、市集邮协会,为什么还要建立民间集邮研究会?”“民间邮会有什么前途?”“民间邮会与官办集邮协会是怎样的关系?”

笔者在此试谈几点看法。

一、民间邮会有哪些特点?

民间邮会是相对于由各级邮政机构牵头组建的在民政部门注册的集邮社团组织——集邮协而言(以下简称集邮协会),一般称“某某集邮研究会”,如“生肖集邮研究会”、“文献集邮研究会”、“极限集邮研究会”、“中国邮史研究会”等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 具有相同集邮类别兴趣爱好的集邮者的自愿组合。

2、 会长、理事会等成员都是业余兼职,且是集邮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3、 经费自筹,主要是会员交纳的会费。会费一般较高,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4、 一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5、 一般都发行会刊、会报。

6、 会员以个人名义申请参加即可。

7、 会员一般跨地区、跨行业。

二、民间邮会的历史如何?

民间邮会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集邮历史的缩影。早在1912年的上海,曾诞生了一个名

为“上海邮票会”的中国第一个民间集邮社团,虽然发起者是外国人,但很快就有了中国籍会员。1922年,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神州邮票研究会”也在上海诞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家民间集邮会,虽然它的生命只有几个月的短短时光,但它却是中国集邮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前最负盛名的三大邮会——1925年7月成立的“中华邮票会”、1926年1月成立的“新光邮票研究会”和1934年5月成立的“甲戌邮票会”,为推动中国的集邮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当时有人倡议三大邮会合并组成全国性的一个集邮组织,但终未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虽然集邮活动异常活跃,但因种种原因全国性的集邮组织迟迟没有组建起来,而“三大邮会”也逐渐停止活动,在个别地方的小型民间邮会依然坚持活动。“文革”期间,集邮被视为“封资修”而惨遭打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集邮活动枯木逢春,各地集邮爱好者又开始纷纷创建集邮组织。特别是1982年8月25日,经邮电部、外交部联名报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的集邮组织——“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奠定了中国集邮大发展的基石,几代集邮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三、民间邮会为什么会重新出现?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后,全国的集邮活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蓬蓬勃勃开展起来,许多厂矿、机关、学校都成立了集邮组织,一派轰轰烈烈的情景。但不久,跨地区、跨行业的民间邮会又重新出现。这种民间邮会有的是综合性的,但大多是单一的集邮类别研究的形式。民间邮会重又出现的主要原因,笔者以为有四点:

1、 集邮协会以团体会员为主,模糊了会员的个体特性。因职务和社会地位的原因,其集邮特长也往往被忽略。而民间邮会则充分发挥会员的集邮个性与特长,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

2、 集邮协会举办的活动大多以综合性为主,不适应会员集邮特性的需求,长期以往令会员感到不解渴。而民间邮会会员往往志同道合、兴趣集中,易于交流、探讨。

3、 集邮协会出版的会刊内容泛泛,满足不了会员集邮专门研究的兴趣。而民间邮会的刊物,往往会对本会的集邮类别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会员兴趣浓厚。

4、 集邮展览的水平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集邮协会不可能拥有全部各类竞赛类集邮的专家进行指导。而民间邮会往往集中了某一集邮类别的专家、精英、权威、集邮展览高奖的获得者,他们信息灵、经验多。

5、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比如某地没有成立集邮协会,集邮爱好者只能寻求民间邮会。

四、民间邮会的魅力和弱点是什么?

民间邮会的魅力,在前面已经涉及到了,无外乎有四点:

1、 会长的亲和力。民间邮会的会长大都是在某一集邮领域里颇受人尊敬的专家、行家,他们熟悉自己的每一位会员,尊重每一位会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 会员的凝聚力。民间邮会的会员或者聘请的顾问中许多都是集邮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不摆架子,愿意与每一位会员交流探讨,大家平起平坐犹如老朋友。

3、 会刊的感召力。民间邮会大都能按时出版会刊,作为与会员联系的桥梁。会刊专业、文章耐读,特别贴近会员的情感。

4、 活动的吸引力。民间邮会往往会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活动中会员是主体,充分尊重

会员的意见和要求,会员把每一次活动都看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欢聚的时光。

虽然民间邮会的魅力十足,但其弱点也十分明显。归纳起来大致有:

1、组织的严密性不强、制约力不够。2、会员的管理松散、流动性大。3、经费紧缺。4、会刊的连续性、持久力有待加强。5、注册困难,合法性受到置疑。

以大连市现有的三个民间邮会为例,其处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尴尬、艰难。邮会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市集邮协会的会员,为不增加会员负担,邮会不再另外收会费,所以一分钱的经费也没有。出会刊、搞活动都依靠骨干会员捐助。会刊出了几期已经频临停刊,想搞邮展迟迟不敢动。在市集邮协会的挂靠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只能挂靠在大连市总工会职工文联收藏家协会。邮会会员是沙龙式的,几乎没有登记造册,更谈不上管理了。即使这样,邮会还在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希望这一局面早日能有所改变。

五、民间邮会与集邮协会是怎样的关系?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集邮者来说,认为邮政牵头的集邮协会是官方的、正宗的,是中国集邮的主力军和正规军,而民间邮会是民间的、业余的,是游击队、“土八路”,这个看法没有错。官方集邮协会是我国集邮事业的基石,更是我国集邮事业的代表,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集邮舞台的形象。而民间邮会是我国集邮活动的补充,更是集邮的群众基础所在。

打一个比方,一个盛满水果的篮子。官方集邮协会是篮子的提手、篮子的经条、篮子的底部。没有提手提不起篮子,没有底部兜不住篮子,没有经条就连接不起来提手和底部,就做不成篮子。但还不够,还要有纬条。有了纬条与经条的和谐交叉,才能编织出一个真正的实用的篮子。民间邮会就是这篮子的纬条。纬条多一点,篮子才密实、结实、耐用,才能盛住更多的水果。

应该说,民间邮会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集邮协会的会员,有的还是各级集邮协会的领导与骨干力量。民间邮会与集邮协会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相反,利益极大的一致,都是为振兴中国的集邮事业,建设集邮强国。只是重点略有不同,集邮协会注重全局性的工作,掌管大政方针、大方向、大战略,主要精力投放在既有普及与宣传上。而民间邮会侧重局部性工作,在战术方面下的功夫多一些,讲邮集、讲邮品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六、民间邮会的发展趋势如何?

民间邮会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讲,将是呈上升的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集邮活动活跃的地区,民间邮会的发展越普及、越迅速、越稳固。同时,当地的集邮协会的工作越顺利、越精彩、越有成果。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的集邮形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对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高涨。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集邮人士,逐步步入退休生活的轨道。他们在放下繁重工作重担的同时,又重拾集邮爱好。由于他们集邮功底深厚、邮品收藏丰厚,现在是最出成果的时期。在他们的带动、扶持下,一大批年轻人闯进邮坛,几经拼搏,也取得不俗的成绩。集邮爱好者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需要探索自己最喜欢的集邮领域,需要加强与国内外集邮界的交流,需要最新的集邮咨询、

最新的集邮藏品,集邮协会的工作范围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民间邮会为他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良好的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几年集邮协会的会员大量流失,民间邮会虽然会费极高,是集邮协会的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却红红火火的发展壮大起来。

在大连,目前的三个民间邮会工作平淡无奇、前途未卜。正因为如此,若想将集邮向纵深发展,增强后续力、爆发力,在加强集邮协会工作力度的同时,下气力加强民间邮会的建设不失为好途径。还应该积极筹备大连专题集邮研究会、文献集邮研究会、附加费集邮研究会的建立工作。只有这样集邮协会的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有人抓、有人想、有人干。扶持、扶植民间邮会,对集邮协会来说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2004年11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民间集邮研究组织指导性的工作意见》,认为民间邮会“从不同的角度延伸了我国集邮研究的领域,为我国集邮学术研究和邮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们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社会社主义集邮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产物。我们要面对现实,因势利导。”意见还明确各省级和地(市)级集邮协会,可以根据情况研究决定民间邮会的挂靠问题,主动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向当地民政部门备案。因此,一部分民间邮会顺利解决了挂靠问题。如挂靠在江苏省邮协有3家、挂靠在上海邮协有16家、挂靠在广东省和广州市有13家民间邮会。

全国集邮联《五年工作纲要》在“健全邮协机构”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对民间集邮组织的指导工作”,在“组织集邮学术研讨”方面,“要加强与省级邮协、行业邮协和民间集邮组织的合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预测,在集邮联六大以后,民间邮会的真正的春天即将到来。在获得集邮协会的支持下,民间邮会将如虎添翼。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家级邮展将会出现有民间邮会直接推荐展品参展的可能。在国际和世界集邮的舞台上,我国的民间邮会也会一展风采。

七、集邮协会的组织形式将如何?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似乎在这里不应该谈这个话题,但这又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笔者斗胆进谏一二。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以及各级集邮协会成立的二十多年间,其卓越的工作、显著的成绩有目共睹,是任何人、任何借口都抹煞不了的。然而,不可否认,将这样一个庞大的、会员众多、事务繁杂、耗资巨大的群众社团,交由一个企业来承办实在是勉为其难。在一个时期内或许还可以,长此以往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几年,邮电体制改革,邮政企业举步维艰,集邮协会的工作受到极大地冲击,集邮协会会员人数大滑坡,就是一个佐证。集邮源自邮政,邮政是集邮之母,但这绝不是让邮政必须承担集邮协会的巨大包袱的理由。邮政毕竟是一个企业,它要发展,它要养活数以万计的员工,压力是巨大的。

试想一下,如果将中国摄影家协会交由某照相机厂承办,将中国书法家协会交由某制笔厂承办,将中国足球队交由某个足球厂家来承办,大家会认为这是愚人节的笑话,既不可思议后果也可想而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由邮政企业承办,在成立当时也许是权宜之计,也许是无奈之举,也许是形势的需要,二十多年来邮政企业毕竟尽力了。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改革,都在减负,邮政企业与集邮协会的关系应该作如何的一个了断,已经是刻不容缓、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笔者认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转为

文化部门管辖,挤进文化艺术界,与摄影、绘画、书法、电影、文学、文艺为伍,由国家拨付一定的经费。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1、 使集邮真正成为“文化”的一分子,明确了其文化的身份,而不是邮政的附属。

2、 有利于使集邮在文化的轨道上前进、发展。

3、 可使邮政摆脱在集邮活动中,既当组委会、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生产邮品、又推销邮品、又评定邮品,既提供服务、又要求服务对象服务的尴尬境地。

4、 可使邮政与集邮的关系更加理顺、更加清晰、更加明确,使邮政能理直气壮得更好的为集邮提供支持与赞助。

5、 可使民间邮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

简言之,就是文化部接替邮政企业的集邮活动管理权限,邮政只负责为集邮提供相应的服务业务,必要时为大型集邮活动提供赞助即可。集邮协会按照文化系统的组织管理、会员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开展工作举办活动。

八、结论

古语云:“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彀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民间邮会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软肋,但其发展的方向是对的,总的趋势是好的。相信通过他们自身的磨砺、修炼,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以及各级集邮协会的大力帮助下,一定会成为中国集邮事业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力军。全国优秀民间邮会的旗帜——生肖集邮研究会、文献集邮研究会、中国邮史研究会以及极限集邮研究会、原地封研究会等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所发挥的示范作用,已经带动着今天、必将影响着明天的中国集邮。

“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台”。集邮快乐、快乐集邮不正是每一位集邮者所梦寐以求的吗?

参考资料:

1、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集邮史》北京出版社

2、李毅民《中国集邮史话》人民邮电出版社

3、葛建亚、李茂长《中国集邮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刊于《中国集邮报》

4、盛名环《中国集邮组织创建的历程》刊于《集邮博览》2003增刊(1)

5、周治华《春风细细 紫气东来》刊于《集邮报》总1681期

(王 威)

 辽宁省大连市民航疗养院,116013,电话15942455445

建议很好,可是文化部不肯接收,总工会又不能接收.

另一条可行之路:现有的民间邮会自发联合或自下而上成立全新的纯民间集邮者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