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王晋枫参观世界邮展后谈专题集邮(节录)

<华夏邮林>按:华夏专题集邮会副会长王晋枫先生,在参观洛阳世界邮展期间,在展场详细看了三天,写下长篇专稿谈他的观感和意见.现节录一小部份供大家参考.该文将刊发在华夏专题集邮会会刊和本会会刊<华夏邮林>第二期.

专题展品选题的若干模式

 

专题展品题材虽然宽泛,但並不是隨心所欲地俯拾皆是,高端展品受到条件的限制,第一,素材必须有五框展品(以後要这迖到八框)的规模;第二,有古典邮品或珍罕邮品的支撑,並有设计稿、样票、样張、变体、错体票等罕见邮品的拱托;第三,作者对专题、集邮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並能融会贯通地表现在邮集展片说明上,三者俱备,才能胜出。

   专题选材己经多样化、有几种版本:

1.单一模式。此种展品,在一部邮集中只展出一种事物、一个事件。展品眉清目秀、棱角分明,评审员、观众对之一目了然,题目和内容旡须重新界定。早期专题展品大都是此种模式,近期展品单一式仍占主导地位,如《夏季奧林匹克运动会》、《牛》、《糖》、《鱼》等等。展品的拓展紧紧围绕主题,展开的情节也有脉络可寻。

2.复合模式。此种模式往往是由同一题目,同一事件派生出耒的,是互生的,或互为因果关系。此种模式的产生,其目的大多为扩展展集内容,增加表现力而采取的,因为单一题目的素材相对不足,或表现力不够。如《石油和天然气》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相依为伴,它们是共生兄弟,以燃料和石化产品的形式,进入现代生活,石油展品中加上天然气,比单一题材好得多。瑞士的《酒窖和葡萄酒》将生产环节纳入葡萄酒展品的内容,提升並丰富了表现力。韓国的《陆地上及人类脑海中的老虎》是两个界面,前者是自然界的动物,后者是十二生肖幻想动物,两者加在一起,使展品虎虎有生气,弥补了邮品的某些不足。

有的复合题材表现出二种截然不同的情趣,从而导致不同结果,如西班牙的《狩猎:必要、消遣或灭绝?》作者认为,前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和社会活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一百万年以前;后者是工业革命引发的,引起很多物种灭绝,将二者反映在同一邮集中,相映成趣。韓国的《蝴蝶、蛾类和丝绸业》由蝴蝶生成历史、分类和飞蛾的区别,进而讲到养蚕和丝绸工业的发展,虽一脉相承,但它是动物和工业产品不同组合。

3.抽象摸式。近年发展起来的新题材,此次展览表现突出,题材多样,也是中国对世界邮展的新贡献,此类题材有的是自然现象,有看的见的,有看不见的,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有的是病疼症状,或是看得见摸不着,或是感觉得到却看不到。田润普的《阳光》荣获专题类最高奨,金奖加特别奨,骆庆明的《疼痛》荣获大镀金奖加特别奨,阮嘉金的《光》、胡玉良的《声音》、陈宇轩的《影子》(青少年)同获镀金奖。

中国林捷凌的《风》、中国香港SzetoDaniel的《热》、表现出自然界的神奇与奥秘。

以色列FischerDan的《花的象征意义》展品是另一种形态,表现的不是自然界的花,而是花在升华之后所代表的某种象征意义和意境,在宗教中、在古代寓言中、在国徽与徽章中、在生活之中。韓国KimChang-Han的《陆地上及人类脑海中的老虎》有部分虚拟素材,或取之于传说或概念,或是图腾的演化,用以表达某种理想,诠释中国十二生肖也屬此类。

4.翻新展品。翻新展品,多是己获得高奨奨牌,参展过的邮集,再次参展,其展品内容部分需加以更新,或将原耒5框展品,扩展为8框展品的。此类展品有的标有以前邮集的名称,如以色列8框邮集《车轮的机会-自行车世界》(前名称:车轮的机会-介绍自行车)、该邮集2006年布鲁塞尔国际邮展上获金奖、2005年歌德堡邮展上荣获金奖和国家大奨,有的并未标出原名称,如韓国金基勋的《美味的历史》它是由2003年大韓民国全国邮展上首次参展即获专题类(5)金奖加特别奨,200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世界集邮展览(8)金奖加特别奨《美食的历史》翻新而成,由“美食”改为“美味”不仅是字面的变化,章节重新设定,展品大部更新。中国香港纪觉英的《稻米》8框邮集,加进去许多从未展出的新素材,使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如果将新、旧展集放在一起观摩,更富有硏究价值,此类难得一见的高端展品,值得关注。

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题材的作者,它将取决于展品的内容和性质,素材数量的多寡,开拓的可能性等诸多因素,由作者因势因材选定,不能一概而论。

 

东西方集邮理念和集邮文化交汇

 

专题集邮展品的制作,国际上采取统一模式,题目之下设前言和纲要,以数字分列式,分章分节,类似拉洋片,以一框表述为一个单元,多框合起耒是有头有尾的故事,极易判读。洛阳世界集邮展览,各国展品济济一堂,同台展出,是观摩研究的极好机会。从此次展品看,奥林匹克、科技、工业邮集,东西方集邮家表述方式差别不大,以概括性题目定性,但在人文领域、民俗、生活、文化、艺术等集邮展品从标题、结构、表述形式差别较为明显,这可能是由於东西方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文化差异所形成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西方集邮者乐于选择他们熟知的《路易十四时代》、《世界童子军》、和宗教题材《如果你想成为我们的门徒》、历史故事《罗兰骑士的雕像》等事物成集。从标题看有其特色,《哥伦布:走向印弟安》、《红十字会运动为世界的每一个人》、《车轮的机遇-自行车世界》、《神枪手和“他的世界”》等等,在标题上奌出展品的特奌,这需要准确地把握展品内容,文字表述也有讲究,如《骑自行车!》在标题上加了个惊叹号,《狩猎:必要,消遣或灭绝?》标题中加一问号,这可能是为了引起评审员和观众注意的小小信号。《第一个太小,第二个大太高》是以幽默的语言叙述小矮人的和小人国与巨人王国的故事。

当你看到《孩子们-孩子们》(德国)标题时,可别以为这祗是讲孩子的个体和群体的事儿,看看纲要的结构就会明白,它表达的范围要大得多,第一节,新生的地球公民。内容有个人的计划生育;诞生 ,一个新生命出现了 ;对婴儿的照料;喂养 ,从母乳到土豆;装备 ,婴幼儿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第二节家庭。家庭成员 ,母亲、父亲、兄弟姐妹 ;家庭生活  ;孤儿 ,当家庭破裂时 ;家庭的替代 ,儿童村和领养家庭 第六节儿童救助。非官方的儿童救助组织及儿童救助协会 ;官方的儿童救助 ;联合国世界儿童救助基金 ,联合国的儿童救助工程 ;全球性的计划生育 ,也是对儿童的救助,这个地方孩子太少,而那个地方又孩子太多

有时我们看西方电影、小说、邮集展品时,常常感觉到作者的叙述似乎跑了题,有时好像故事还没讲完,其实这就是他们文学艺术的语言风格。

东方、亚洲国家集邮家展品,题目直白的居多,如日本《贝多芬的生平及其影响》、韓国《红十字会》、蒙古《成吉思汗》、印度《铁路》都属此类,不过,韓国的命题比较特殊,既有《美味的历史》《劳动发展史》内容广泛复杂的题材,也有复合题目《哥伦布和新大陆:历史背景,航海及其影响》、《陆地上及人类脑海中的老虎》《蝴蝶、蛾类和丝绸业》,风格多样,可以认为韓国集邮界思维是比较开放的。

中国在此次世展是展品大户,题目多多,如《阳光》、《疼痛》、《鱼》、《风》、《鸟的翅膀》、《牛》、《獅子》、《儿童》、《帆船》、《马车》、中国香港的《稻米》、《热》、等等,题目用一、二个字做高度概括,看过题目、前言、纲要以后,才能了解展品中心是讲什么。

中国展品前言和纲要多采多姿。《水》的前言十分精彩,八句话24个字活脱脱的奌出水的特质:既旡形、又有形;既旡味、又有味;既旡色、又有色;既旡情、又有情。简洁的语言受到中外人士高度赞誉。无独有偶,《灯》的前言也是特色鲜明:灯,白天,太阳是灯;晚上,灯是太阳。灯,驱散了黑暗;灯,帶来了光明。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灯,“延长”了人的生命……灯是如何起源、演变发展的呢?接着用盼灯、创灯、用灯、美灯、颂灯,5个章节加以叙述。

我国邮集前言和纲要内容一般较为严肃,文字逻辑性强,重知识性,趣味性不足。有的展品,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故事贯穿其中,很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只有《她-在他的眼里》邮集是一个例外,从题目、纲要看颇类似欧美格调。对于深奥的题目,为了使评审员、观众看得明白,还要加以解说,比如《对称》的前言有一大叚话:对称意味着比例的和谐,良好的平衡:对称表示组成一个整体的几部分的协调、对称和美紧密相关。对称的几何观念史指:左右的、平移的、装饰的以及晶体等形式的对称性,将这些特殊形式抽象成一般的对称理论,即在变换作用下对象的不变性,这种观念又是阐述物理规律对称性的基础。我们的目的一方面要揭示对称性在旡机界、有机界的和艺术中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和应用;另一方面要阐明对称性在物理的重要意义。

总的看,国外专题类展品,特别是欧洲的法、德、英、西班牙、瑞典、以色列、韓国等国的优秀展品,不拘一格,娱乐休闲明显,体材活泼清新,选材广、框框少,珍罕素材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国专题展品题材多样、覆盖面广、进步神速,有一股向上的朝气,邮集制作重知识性,文字和编排逻辑性、推理性强,比较严肃认真,有的趣味性不足。

洛阳2009世界邮展是一次世界范围的集邮文化横向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对方,融会贯通,使我们的展集,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展出时,如何令西方观众更加喜欢和容纳,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对我国专题集邮的发展,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