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民间极限集邮组织,是指以某地极限集邮爱好者为主体,兼顾其它地区极限集邮者的群众性专门学术组织。我国的极限集邮是由国外传入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许多的集邮者对极限明信片由喜欢到喜爱,自发成立了以极限集邮研究会、京华极限集邮研究会、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为代表的专门收集、研究极限片的极限集邮组织。随着极限集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又有三晋、三秦、广东、天津、重庆、金陵等省、市级的极限集邮组织诞生。所以说,民间极限集邮组织是极限集邮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这些民间极限集邮组织的存在,对我国极限集邮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分散在各地的极限精英组织起来,开展极限集邮理论研究。
目前,上述极限集邮组织的成员,几乎包容了我国内地和港、澳、台极限集邮界的老、中、青三代骨干力量和精英。有些铁杆极限邮迷不仅是双栖会员,甚至是三栖会员。他们编印会刊,开展理论研究,就极限集邮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在极限片选片、选戳,在极限片的制作、展品的编组,在对规则的认识上都取得了了基本的共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散见于我国的国家级、省级集邮报纸、杂志,有的还入选国家出版的论文集、年鉴。
2、探讨极限集邮展品的构思、制作,组织展品参加各级集邮展览。AMYW
《极限集邮者》、《极限邮讯》等刊物在极限集邮展品的编组、制作等方面也进行了严谨的研究、探讨。尤其是客文达的《门》、吴刚的《哺乳动物》参加'99北京世界邮展并取得较好成绩后,经过激烈争论,会员对极限展品专题化编组的认识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识,最近几年参加全国邮展、各省级邮展及广州举办的两届极限集邮专门展览的展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专题极限集邮展品,人员也几乎都是这些极限集邮组织的会员。3、组织开展民间极限集邮展览,召开极限集邮学术研讨。为推动我国极限集邮的普及、发展,1993年和1995年,京华
极限集邮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两次“全国民间极限集邮展览”;金陵极限集邮研究会也于1995年和1998年在南京、江都举办了“极限集邮展览”;《极限集邮者》还举办了全国性的研究性、一框极限展品评比。其他的极限集邮组织也不同程度的举办过各类极限集邮展览。这些展览举办的同时,还召开了各种主题不同的极限集邮学术研究活动会。此外,极限集邮研究会围绕FIP规则开展的讨论;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开展的大讨论等活动,都活跃了学术研究的气氛,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极限集邮水平。
4、组织极限邮品的代办、交流,加强与国际极限集邮界的交往。
极限集邮的难处,恐怕不在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在于极限明信片的制作。光收集商品极限片,是无法提高极限集邮水平的。所以,这些民间极限集邮组织都非常重视为会员代为制作自制的极限片;在不同程度上,为会员交流复品、出售余品提供方便。有些邮友还利用懂外语的条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为国内邮友提供外国极限明信片。以已故京华会会长应鸿为代表的一批懂极限、懂外语的铁杆极限与法国、比利时、希腊、卢森堡、美国等国的极限集邮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不断的将国外的有关信息传到国内,使我国极限集邮界不断更新观念,缩小了与国际极限集邮界的差距。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