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宽得像裤带”。陕西关中,特别是渭北平原,历来都是小麦的主产区。主食以面条为主。勤劳、憨厚的农民爱吃既宽又厚又长的面条。经过人们的夸张、演变,就成了“裤带”的形象。画面上是一成年男子从碗中挑出的面条几乎与嘴巴等宽,长的需要小女儿帮着吃。真是不可思议。由李乃良绘画。
“锅盔大得像锅盖”。关中西部的锅盔很有名气。具有皮焦质、内酥脆、味道香、耐储存、好携带等优势。是正而八经的“干粮”。传说是唐代修筑乾陵时一个士兵发明的,大小如锅盖一般。画面上是一位主妇正在制作锅盔,幼小的孩童踮起脚似想帮妈妈翻,缕缕香气四溢,与墙上的灶篱、铁勺相映成趣。由赵世霖绘画。
“有了辣子不吃菜”。“油泼辣子”是陕西人餐餐必有的调料或菜肴。它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有促进食欲的特殊功能。画面上是一位光头农夫正在张着大口吃辣椒,对面一位戴眼镜的先生惊得大汗淋漓。多么玄乎。由许志强绘画。
“老碗小盆分不开”。勤劳、俭朴的陕西人,劳作间隙吃饭喜用大碗,直径在30厘米左右,大小与小盆一般,一碗就足够了。画面是妻子给正在抽烟的丈夫端来一个比人头还大的“老碗”让其吃饭。背景上是方格木窗与墙上挂的两串辣椒,似在院落用餐。此景此情,耐人寻味。由许志强绘画。
“家家房子半边盖”。半边盖的“厢房”,具有遮风挡雨、冬暖夏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画面是一个院落,两座厢房各自都呈现直角三角形,房檐伸向院落。房旁的老者悠闲自得,抽着旱烟,一小女孩似在专心认字,真乃“天伦之乐”也。由赵世霖绘画。
“板凳不坐蹲起来”。蹲的习惯起源于劳动过后的休息方式,借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修身养性。即是在吃饭、下棋、聊天,都是以蹲为主。画面上是一老一少似在对饮,两人都是在板凳上蹲着,而不是坐着。多么新鲜。由赵世霖绘画。
“妇女帕帕头上戴”。这种方式具有防尘、防晒、防雨、擦汗、擦手等多种功能。既经济,又实惠,更方便。与现代女郎的遮阳伞和三角巾具有一脉相承的功效。画面是天空中一轮红日光芒四射,一小孩手指前方,指引着4位年龄不等、衣着各异、头戴手帕的人,似在赶集会或观看演出的情景。由赵时铭绘画。
“秦腔大戏吼起来”。秦腔是陕西乃至西北各省的地方剧种。具有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唱腔宏亮,震耳欲聋的特征。劳作之余,休闲之时,吼上几句,其乐融融。吼起来才能显示秦腔的魔力和韵味。画面是月亮透过垂柳的傍晚,左边打板,右边拉胡琴,中间是一位身着“秦之声”三个红字汗衫的中年男子,手敲梆子,张着大口在唱秦腔。多么形象,多么逼真。由李乃良绘画。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