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与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沈阳市邮政局、大连韩伟集团联合推出“让潜规则无处藏身”明信片主题宣传活动系列报道⑧
终于排到了!看看明信片上写啥了。火爆的发放现场。本报编辑记者齐上阵。
昨日下午1时许,本报“揭潜规则明信片”发放活动在中街商业城门前拉开帷幕。上千名读者来到活动现场领取明信片,3500套明信片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被全部发放完。
虽然大家都想抢先看看潜规则明信片的样子,但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排队,现场秩序井然。
市民王勃是集邮协会的邮票收藏爱好者,昨日,他为了能多得到一套明信片,七次反复排队领取明信片,但每一次都只领一套。
王勃告诉记者,“我平时就非常喜欢集邮,对于明信片更是偏爱。这次在报上看到‘揭潜规则明信片’这么好看,我一大早就骑自行车从家赶到中街排队。 ”
由辽沈晚报、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沈阳市邮政局、大连韩伟集团四家单位共同举办的“明信片揭潜规则活动”从今年3月6日开始,在辽沈晚报连续刊登了七期,读者参与的热情高涨。辽沈晚报采访中心副总监叶立群说:“能够成功举办这样一个活动,要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几家主办单位的鼎力相助,我们将继续关注普通百姓的消费维权问题,将天天3·15的承诺履行下去。 ”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沈阳市邮政局函件广告局副局长徐虹说,“沈阳市邮政局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市民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3·15来临之际,‘揭潜规则明信片’以新颖的形式给市民带去了维权知识,希望每一张明信片都能发挥作用。 ”
为本次活动提供场地的沈阳商业城工作人员也放弃了休息日,为明信片发放活动有序进行做了大量工作。
排队四小时只为一张明信片
家住和平区的尹大爷,已经年逾六十。昨日上午,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本报“揭潜规则明信片”发放活动,临时取消了原定和老邻居去公园的练歌活动,专门坐车从家赶来。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尹大爷一直在现场排队等待。下午1点钟,明信片发放活动准时开始,尹大爷第一个领到了“揭潜规则明信片”。“拿到明信片了吗? ”这句话成了昨日中街商业城附近的流行语,许多消费者在中街商业城西侧小舞台前排队领到了由辽沈晚报现场发放的“揭潜规则明信片”。
在昨日下午接近两个小时的发放活动中,来领取明信片的市民们始终非常有秩序地排队、从容地等待着。个别年轻人着急了,想往前挤一挤,早点拿到,身旁的市民立刻提醒他:“别着急马上就到啦! ”
活动结束时,有几个来晚的市民没领到明信片,虽然感觉挺遗憾,但听了工作人员解释,也都能理解,并且表示“希望报社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集邮协会会员排了好几次队
集邮协会的会员李志升大爷说:“辽沈晚报的这次活动搞得真的挺好的。我从第一期潜规则开始关注,一直到现在。它每一期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潜规则,提醒我们消费者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我们也长了不少的知识:像酒店12点前就得退房的事,我们一直以为是规定呢!直到你们报纸说它是潜规则时,我们才知道这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我今天中午12点就来这排队了。你们这一次只能领一套,我为了多领几套,我排了好几次队了! ”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那么多套时,大爷说:“收藏啊!你看这漫画画的多好啊!颜色也好看,还有故事情节。怎么看也看不腻,还能提醒自己为自己维权。教育孩子也挺好的!我的孙子,孙女都能喜欢。我打算各给他们一套。 ”
孙国英女士说:“我们是集邮协会的。我们各种邮票,明信片什么的都收集。而且各地的集邮朋友还很多。你看这明信片做得多好看啊!又有意义又有收藏价值,他们一定都想要。我们得多领几套好给他们邮去。而且还能提醒他们避免潜规则!还有我想,你们这明信片的活动做的这么好,明年一定还能有。要是每年都能举办这样的活动,这明信片就更有收藏价值了!”
分会场:500套明信片20分钟发完
作为本报“揭潜规则明信片”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一直非常关注本报有关潜规则的报道。昨日的“揭潜规则明信片”活动,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与记者一同面向消费者发放,500套明信片在20分钟内全部发完。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韩伟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从事了20多年蛋鸡的饲养,从50只鸡、 3000块钱的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养鸡场发展到迄今为止中国目前最大的蛋鸡饲养厂,靠的就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目前,韩伟养鸡有限公司拥有300多万只蛋鸡,每天可以向市场上提供100多万吨“咯咯哒”牌绿色鸡蛋。
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经理杨丽娟表示,商家只有诚信、守法经营,才能为百姓营造透明、公平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买到质量过硬的产品。无论什么时候,“咯咯哒”鸡蛋都会履行对消费者的承诺,把最新鲜、最优质的鸡蛋奉献给消费者。
记者 孙哲 常馨予 赵玲玲 胡海林 实习生 陈瑢 孙韦一首席记者 王迪 徐刚摄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