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15日邮电部发行特50中国古代建筑——桥邮票中的程阳风雨桥,1992年制作的极限片
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特有的建筑。侗寨邻水居多,为通行之便,集侗族同胞智慧有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桥——风雨桥。
知道风雨桥是中国邮政在我未出生的时候发行过一套《中国古代建筑——桥》邮票,其中的一枚是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三江县林溪乡)。方寸之间看不出有多壮观,但看风雨桥的心愿已经埋在我心里。
每个风景区都有其传说,每个传说似乎都要与爱情有关,程阳风雨桥也有一个爱情的故事:一日,一对恩爱夫妻过桥,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妻子被卷走。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应该是现在人们吃的河蟹的前辈吧)看上了那女子而作怪。丈夫急得嚎啕大哭(有点没出息,不去救妻子反而大哭。),哭声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他深深为男子的痴情感动(也许是为丈夫大哭而见义勇为),一跃而出,施法将螃蟹精打败,救出了女子。夫妻得以重聚。而后人为纪念花龙,就将河上唯一那座小木桥改建成画廊式的桥,还在柱上刻了花龙的形象,称它为回龙桥。
站在林溪河畔,仰望向往已久的程阳风雨桥,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有5个石砌桥墩,桥面架杉木,桥长近70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鸟儿展翅;走在桥上,桥面满铺木板,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堪称雄伟壮观。其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亭中设神龛。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避风雨憩息。一些侗族妇女身着民族服装,买一些民族饰品。在桥上放眼远处,只见林溪河蜿蜒而过,桥的两边,公路蜿蜒,茶林良田,古老水车,田间阡陌,吊脚侗寨,翠竹簇拥。一派田园风光,一幅壮美图画。
1965年,郭沫若题写桥名“程阳桥”并赋诗一首:“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尋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这座近百年(1912年,也有资料是1916年)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没考证过,听导游对客人讲的,其他三桥为:中国石拱赵州桥、铁索沪定桥和罗马尼亚的钢梁诺娃上沃桥)。
走下桥回头回望风雨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同胞巧夺天工的技艺。
建于1898年岜团风雨桥是立交桥的鼻祖,右侧高处的台阶是人行道。左侧是牲畜道

赐福风雨桥

普济风雨桥
万寿风雨桥
跃进桥
离开三江的时间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