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画作传奇】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按明朝人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诏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1950年初,周总理收到一位香港爱国人士的来信,说当年被八国联军劫出海外的《五牛图》,近日会在香港出现并被拍卖。这位爱国人士说,他本想购买下来献给祖国,但画主要价10万港元,他个人无力购买,因此希望政府能够出资收回国宝。当时,10万港元对于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可是再困难也要收回国宝。于是,周总理立刻给文化部下达了三条批示:一、派专家赴港对国宝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后负责收购;二、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以确保文物安全;三、文物返回后,交给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妥善保管。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图示为右起第三图,也有三种评论:
第三头牛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
第三头牛正对画面,透视精确,步足稳健,正“哞哞”吼叫,仿若诉说这世间不平;
第三头牛昂首站立,作嘶吼状。
观者可另发高论。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