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中尼珠穆朗玛峰划界始末

  做为一座独立的山峰,雄居在新中国邮票榜首的,无疑是以超群的高度和金字塔般身躯屹立在中尼边境上的世界最高峰—有“圣母之王”和“世界第三极”之称的珠穆朗玛峰。在纪念新中国成立55周年发行的《祖国边陲风光》邮票中,又出现了它那伟岸的身影。

  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在元朝时称“次仁玛”。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我国测量人员把它正式命名为“朱母朗玛阿林”,标在《朝隆内府舆图》上。1771年又根据佛经中女神名的藏语音译,改名为珠穆朗玛峰,沿用至今。

  在珠穆朗玛峰的另一侧是我们的友好邻邦尼泊尔王国,他们把珠穆朗玛峰叫做“萨迦·玛塔”,意思是“高达天庭的山峰”。历史上,两国政府虽然从未划出和正式标定过边界,但两国人民却在早已形成的。双方都相互尊重的传统习惯线两侧友好地生活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尼之间唯一的分歧是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

  对这一历史遗留边界问题,我国根据历史文献和地图,认为珠穆朗玛峰应属中国,而尼方则认为该峰应属尼泊尔。可在尼方提供给中方的地图上,珠穆朗玛峰却是画在边界上的,中方的历史地图则不同,要么把该峰画在中国境内,要么把该峰画在边界上。1960年3月,中尼双方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时,中方为了照顾两国人民对珠穆朗玛峰的民族感情,建议接受尼方地图的画法,把珠穆朗玛峰画在边界线上,做为两国的界峰。毛主席在接见率团前来谈判的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时说:“这个山峰全给你们,我们感情上过不去;全给我们,你们感情上过不去。可以一边一半,山南边归你们,山北边归我们。这个山峰可以改名为‘中尼友谊峰’”。

  经过友好的谈判,中尼双方于1961年10月5日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条约明确规定:边界线经过珠穆朗玛峰(萨迦·玛塔)峰顶,边界线把峰顶南部划入尼泊尔王国境内,同一条线把峰顶北部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这个条约成为世界上成功地解决两国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