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在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3年1月1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人的名义发表宣言,第一次提出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等三个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被改编成八路军(图1)。

图1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的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敌后抗日根据地(图2);钳制与消灭敌人;从战略上配合友军作战;保存与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八路军首战取得了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图3),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从此,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敌后游击战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起来,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对日战斗。
图2 图3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图4)。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总动员,离不开人民战争;阐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图4
1945年,由于苏联的参战和美国向日本投弃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军国主义加速崩溃,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日军发动最后一战”的反攻命令(图5)。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图5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