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并成功实现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什么是太空行走?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太空行走”呢?我们不妨从方寸中了解更多。
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狭义的太空行走即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广义而言,航天员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也可以称为太空行走。二者的区别在于,狭义的太空行走中,还要考虑到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人身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封舱,系着安全带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实现了到茫茫太空中行走。苏联就曾发行过一枚小型张以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图1)。同年6月5日,美国航天员怀特也走出“双子星座4号”飞船的密封舱,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行走21分钟,这是美国航天员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图2为美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图3为匈牙利邮政发行的一枚展现怀特太空行走的邮票。
1984年7月17日,苏联发射的“联盟T12号”飞船升空。船上载有扎尼拜科夫、沃尔克和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飞船与“礼炮7号”空间站——“联盟T10号”飞船联合体对接。25日,萨维茨卡娅和扎尼拜科夫一起进行了历时3小时35分钟的舱外活动。萨维茨卡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图4,中间一人为萨维茨卡娅)。
航天员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行走?从多次出舱和登月过程中的月面活动来看,太空行走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其近期的意义与作用是完成太空作业。例如,修复载人航天器或其他航天器上的受损部件。美国人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天空实验室”、“太阳峰年卫星”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组建空间站。苏联航天员则通过太空行走修复过“礼炮号”空间站和组装、维修“和平号”空间站。当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更是需要航天员进行多次出舱活动,才能组装建成。登月活动更是体现了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和太空作业的巨大作用,为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和其他星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美国邮政曾经发行过一枚太空探索的小全张(图5),其中就有一枚邮票展现了航天员出舱进行工作的场景。
![]() |
图1 |
![]() |
图2 |
![]() |
图3 |
![]() |
图4 |
![]() |
图5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