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邮》杂志 萧玉田
画说红楼 澄怀释梦——话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二)邮票的设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影响之大,几乎无其他小说可出其右。
但一百个人看红楼,就会有一百种解读,恰如鲁迅先生所言:“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即便是红学家,切入点不一样,观点也多有抵牾与交锋。对我来说,设计这套邮票,是明知难为而为之。因为我深知,驽钝的我满足不了邮友们、红迷们形形色色的期待与要求。转念思之,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事,或许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不钻牛角尖,不求彻悟玄奥,抛开莫衷一是的众说纷纭,以澄明的心境,滤去杂解,按迹寻踪,以神驭情,去还原、阐明仙草归真,通灵复原,儿女情真这《红楼梦》全书的灵魂。弘扬美好、赞扬纯真,鞭笞丑恶、揭露伪善,是我此次设计秉承的宗旨。尽管区区几幅图稿难以尽言这悲喜千般、古今一梦,难以铺陈封建大家族的盛极而衰,渺渺茫茫。
王熙凤是曹雪芹写的最生动的人物之一,她美丽、聪明、泼辣、多心机、擅权术。“协理宁国府”一稿画王熙凤料理可卿丧事,着力体现她精明强干、弄威擅权、胜过须眉的一面。纵观小说全文,作者似乎在刻画王熙凤毒辣的一面着力更多,“弄权铁槛寺”,她因三千贿银拆散了张金哥与守备公子一对情侣,至二命天殇;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借剑杀人逼尤二姐吞金;抄检大观园将晴雯、司棋逐出大观园,前者抱屈夭风流,后者撞墙而惨死;设奇谋拆散宝黛木石前盟,致黛玉含怨焚稿、魂归离恨天,宝玉割断尘缘、万境归空一梦到头。这样的人物似乎越精明、越能干就越可怕,正常人对她难能爱得起来。曹雪芹在第五回籍曲演红楼梦一句唱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将王熙凤的人品和下场做了定位。她的结局是悲惨的,却是由她自己机关算尽咎由自取。因而,我个人认为,如果选题用“弄权铁槛寺”,表现其图财害命要比表现“协理宁国府”责罚迟到的仆人更能揭露其“貌比天仙,心如蛇蝎”的一面。但在有限的枚数中是难以概括120回巨著丰富庞大的情节的,故我以此为素材设计了一枚首日封,意在与邮票图稿“协理宁国府”互补,聊解不足之遗憾。
龄官,身处下层的优伶,作者着墨不多,却是给读者留下极鲜活印象的人物。当贾府上下女孩几乎都视贾宝玉为梦中情人,围在宝玉周边极力讨其欢心时,她却独独钟情贾蔷,显示了她的个性与主见。但是,当心爱的人提着笼中鸟试图取悦她时,她联想到自己如同笼中鸟一样的处境,嗔怪贾蔷,打开笼子,毅然将鸟放生。相比于水中月般难有结果的爱情,她显然更向往自由。我喜欢这个小人物,早在1982年,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在故宫瑞门举办红楼梦专题画展,当别人都以宝黛钗为创作对象时,我独选龄官,画了《划蔷》、《放雀》一组对画参展,走了一条不从众的路子,赢得前辈的首肯。此次再画《画蔷痴局外》则为旧话重提了。
晴雯是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之一。“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作者安排贾宝玉打开的第一首“判词”即是晴雯。作者所用词汇,将这个人物框定于“霁月难逢”人品高尚,“风流灵巧”、“心比天高”上。抱病“补裘”,表现了她敢爱敢恨,不畏强权和问心无愧、光明磊落的一面。曹雪芹高明的是,他塑造的人物是多角度、立体的、丰满的,《红楼梦》中所有的人物都非完人,优缺点互现。“撕扇”即是晴雯任性,不那么可爱,用麝月的话说是“造孽”,有暴殄天物之嫌的一面。我回避了她撕了又撕的情节,没有画扔了一地的破扇子,有刻意回护她、不过分放大所喜爱人物缺点的用意。坐墩上果盘中粽子、香瓜、荔枝等食品则是为了点出故事发生的时节。
“宝玉受挞”这枚票的主题表现了原著中如下的内容:因人调唆进谗,荣国府掌门人贾政以流荡优伶、私赠表物、淫辱母婢、荒废学业的罪名苔杖宝玉。图稿表现的是闻讯赶来的王夫人一边哭着埋怨老公下手太重,一边将儿子搂在怀里护住抚慰;以及被侍女扶着颤巍巍、喘吁吁赶来的贾母辖制住贾政,解救孙儿的情景。老祖母堪称宝玉的保护神,因心疼孙子而痛斥儿子。不知曹雪芹给“贾政”拟这个名字,是否暗喻其是“假正经”的“伪君子”?刚刚施暴惩戒儿子的贾政此时诚惶诚恐、服服帖帖的跪在老母面前听着训斥,真个是一报还一报,倒也有几分辛辣。我没有画宝玉被褪下小衣露臀遭暴打、乱哄哄的场面。男孩子由臀至胫,母亲、祖母是可以看的,但嫂嫂、姐姐、妹妹等其他女眷陆续赶来了,围在四周,以常理推之,诗礼书香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小叔子也好、哥哥、弟弟也好,岂能再裸露着血淋淋的屁股?故安排个丫鬟为宝玉整理好衣冠,擦拭净血污,回避了不雅、也避免了尴尬。而抛在一边的打人板子上沾染的血迹,则提示着刚刚发生的家暴。
小型张“归省庆元宵”是本组邮票的重头戏。有人建议画省亲大观园,理由是大观园是专为贾妃省亲而建的别院。但依我看:对特为省亲修建的别院大观园,贾妃似乎并不以为然,她进园后乘舆游览一圈,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只评点了匾灯所题“廖汀花溆”四字,茶三献后即出园。至荣国府贾母正室,与祖母、母亲等亲人厮见,“贾妃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接下来,元妃“忍悲强笑......”——这是作者饶有深意的一笔:皇恩浩荡,圣眷隆宠,佳节欢庆的表象,掩盖不了亲人离散、亲情阻隔的悲哀,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制度、宫廷黑暗的深刻批判与揭露,如果说作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段描写正式很有说服力的体现。联想到作者在小说章回标题开宗明义:“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其伏笔与深意需要用适值“庭燎烧空、火树琪花”的节庆之日,“上锡天恩、下昭祖德”的荣耀之时,祖孙三代却“忍悲强笑”的情景来深入解读,我的构思构图依此展开。
此套票虽然是古典文学题材,但毕竟是作者自云“假语村言”的小说,并特意强调“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这就给绘画者的再创作留了较大的空间,其不同于《昭君出塞》类历史题材有准确年代依据的题材需作严格的考证。比如人物的服饰,明清的元素居多,又有宋的影子,更多的是考虑了已经约定俗成的因素,比如贾宝玉的紫金冠,似乎已成为其标志物,若画成头戴附饰一对如意头的公子巾,或许就没有人知道是宝二爷了。至于炉瓶盆景、香案花几、灯檠画屏、多宝棂格等器物,既有考究,又不拘泥某朝某代,亦明亦清又非明非清。我想只要不出现清以后的比如缝纫机、电视机、沙发、电脑、手机之类的家什,即使摆设些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的古董、器皿,想来对贾府这等公侯之家也不应意外。
设计风格我仍一如既往地延续以前几套票采用的工笔重彩手法,工以致精、细以表微,追求绚丽中见清奇,严谨中寓灵动的效果。在使用电脑拼图类手段成为设计时尚时,给传统的手绘设计方式留一席之地或许也有值得回味的意义。用我饱蘸浓情的七彩画笔娓娓叙说“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红楼故事,款款开解这“无为有出有还无”的虚幻一梦——“原应叹息”(元、迎、探、惜)的情节能“醒阅者耳目”乎?
设计邮票有些年头了,深知新邮问世,好评或许有,吐槽是绝对有的。我的目标是:吐槽可以有,只要不汹涌。或者换句话说,只要大家不那么太失望,不那么太不给面子,我就松口气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