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银川集邮(1-100期)主要文章索引2

二.研究性文章
    《宁夏加盖“人民邮政”改值邮票初探》(戴国安/1、2),《伪造加盖宁夏“人民邮政”改值邮票》(光泽/3),《香港’97过渡通用邮票的定位》(郑启五/5),《邮票漏盖实寄封成因初探》(张震彪/6),《“红军邮”梳式齿孔版初探》(张永发/8),《普4普6型邮资明信片改作非邮资明信片的初探》(阿丁/9),《浅析纪念邮资封片的艺术特色》(李厚禄/10),《罕见的多枚多色变异版票》(齐乃忠/14),《集邮文章中邮票种类用语应规范》(吕维邦/19),《4分与8分面值普通邮票齿孔变异及探析》(王福兴/21),《如何表示邮票的志号、名称》(王鉴/30),《也谈邮票志号的表示方式》(邵林/32),《倒印版铭的普无号面值5分邮票》(徐才风/34),《论邮票设计与发行量》(刘培林/35),《谈双面值、多面值邮票》(姚文群/41),《附捐邮票是双面值邮票吗?》(李厚禄/43),《有些邮票上年份数字写法有误》(胡继志/42),《新中国印刷品函件的两条分界线》(王福兴/48),《邮票面值的艺术处理》(高键/49),《〈中国古钟〉齿度推导》(陆勇/50),《新世纪“开放类”集邮的展望》(梁飞宇/55-58),《从J23到2001-12看我国纪念邮票设计的变化》(邹文良/56),《一枚反映中华邮政航空邮资的实寄封》(蚁健/56),《换个角度审视申奥邮票三连张》(吕维邦/60),《也谈申奥邮票三连张的发行》(君弟/61),《中国清代邮政史概述(1896-1911)》(梁祖炳/61、62),《“纪”票“特”出溯源》(李厚禄/67),《邮票原地的探讨》(邹文良/70),《也谈“邮票原地”》(老杨/75),《一枚“西野”军邮封 一条艰难邮递路》(王景文/83),《开创信息时代集邮的新天地》(杜占军/84),《集邮报刊的创刊时间之我见》(李厚禄/89),《原地集邮的形成发展与前景》(杨国华/90),《对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的探讨》(李厚禄/93),《从新中国抗战邮票看我党对抗战史记述的变化》(曹益民/94),《“原地”是邮票的原地》(杨国华/94),《宁夏地方选题邮票成功发行的启示》(张震彪/98),《同期发行的“J”字头纪念邮票之研究》(李厚禄/98),《略谈我国系列邮票发行之不足》(任南方/98),《近年来各地“临时邮局”邮戳探别》(曹风增/68),《邮政快件封讲述一段邮政历史》(周强/99),《金盒乎、金杯乎?——〈金银器〉邮票引起的疑问》(泽源/99),《漫话新中国同套邮票之差异》(李厚禄/99),《谈谈普30、普31邮票在使用中的诸多问题》(闫斌/99),《多个题材 分别制作——极限片制作原则谈》(雷华声/99),《再谈“以片定戳”的原则》(苏鲁/99),《异形孔邮票齿度之我见》(余泉涌/100)。

    三.邮集
    《提倡“一框邮集”》(张洙普/2),《努力十五载 终成一邮集》(陈钰/8),《编组传统邮集〈新中国新面值普票〉的体会》(王福兴/12),《组编〈西北税票〉集的体会》(李宁勇/13),《〈新中国邮政用品(1952-1980)〉邮集编组体会》(徐光前/14),《浅析〈新中国邮政用品(1952-1980)〉邮集》(哲明/15),《邮集制作技巧漫谈》(王福兴/25),《浅议传统邮集中实寄封的收集与使用》(王福兴/35),《邮政用品邮集的组编》(励平熊/37),《一框邮集评审的思考》(王晋枫/41),《记万维生组集的第一部邮集》(肖高键/41),《尝试编组开放类邮集的乐趣》(王福兴/47),《编组邮集也是艺术创新》(姚文群、薛正明/54),《封片在专题邮集中的应用》(孙言/59),《开放类邮集海阔天空》(蔡绍忠/62),《极限邮集选题与素材》(胡涂/62),《编组〈新中国新币面值普通邮票〉的新思路》(王福兴/66),《谈非邮品在开放类邮集中的编组》(方立武/71),《我区邮集的历史性飞跃》(宁勇/76),《〈陶瓷〉邮集成功的体会》(苏华勇/77),《谈谈专题邮集的选题和命题》(孙胜民/79),《编组〈朋友,欢迎您到宁夏来〉邮集的体会》(成学文/82),《开放类邮集的编组》(红梅/82),《从“邮展给谁看”说开去》(张自强/82),《应重视对普票的组集》(励平熊/96),《从编组〈走近湿地〉谈一框邮集》(孙胜民/89),《我的第一部邮集——〈山河恋歌〉》(胡有道/96)。

    四.集邮文化
    《集邮道德初探》(王群英/2),《集邮的价值》(张震彪/2),《集邮与诗词、漫画、灯谜》(张震彪/2),《邮学研究与写作丰富了我的集邮生活》(董长国/3),《集邮随感》(孔浩鸿/8),《党的代表大会邮票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曹益民/9),《集邮美学随想》(苏德友/19-23),《世界邮政日与集邮》(李卫民/22),《邮政——集邮的基础》(童国忠/26),《集邮精神之所在》(老肖/31),《集邮价值观》(邹乃信/70),《“方寸”中展现的时代精神》(胡继志/76)。

    五.集邮知识
    《漫谈纪念邮戳》(阿丁/2、3、5),《信鸽邮件》(刘纪罗/11),《我国早期邮戳》(王晋枫/12-20),《北京天坛祈年殿及邮品》(江泳/12),《元杂剧同现海峡两岸方寸间》(肖高键/12),《集邮知识讲座:奇妙的世界、集邮的功能、集邮的方法、邮票概述》(廷西/19-22),《集邮知识讲座:新中国纪念邮资明信片、风光邮资明信片、新中国邮票的分期和“文”字头邮票》(曹益民/23-26),《我国“八一”邮票回顾》(王鉴/20),《谈谈我国的附捐邮票》(桃源/22),《风光邮资明信片》(曹益民/24),《快信日戳》(王晋枫/25),《浅谈原地集邮和极限集邮》(郑元福/26),《话样票和样本票》(张永发/26),《浅谈专题集邮》(励平熊/27),《话说普票》(王福兴/28),《我国的“电子生肖邮票”——生肖邮资标签》(赵五洲/29),《谈传统集邮》(励平熊/30),《我国发行了哪些邮票首日封》(王鉴/32),《浅谈集邮的品相》(丁锡良/36),《浅谈集邮的方式方法》(孔浩鸿/38),《如何识别假快件首日封》(宋治宏/39),《“玩”邮十法》(华声/40),《极限片制作原则:择优选片、贴切选票、准确选戳、优化组合、和谐一致、载体规范、对明信片画面的要求、邮戳的地点、日期和种类》(雷华声/41、43-47、49、53),《邮票的形状》(童国忠/42),《军人专用邮票》(侯伟/42),《邮品与非邮品的类别》(孙述芬/51),《个性化邮票——邮票新族》(雷华声/57),《谈谈普通邮票》(孔浩鸿/62),《青少年集邮十戒》(雷华声/62),《漫谈原地封及其收集》(由民/62),《中华大地发行的邮票》(梁晨/64-68),《邮政用品上的邮资图不是邮票》(李明/65),《专题邮戳的收集》(红梅/65),《极限片销戳的要求》(暴雪明/72),《说邮戳》(李红云/74),《重视对普通邮票的研究》(励平熊/87),《手把参数表 量齿不为难》(余泉涌/87),《邮票的齿孔》(金启/93),《漫话邮票“厂铭”》(梁晨/94),《念好“集、赏、析、研”集邮四字“经”》(蒋宇冰/95),《怎样收集澳门邮票》(王晋枫/52),《个性化邮票服务业务介绍》(韩玉杰/81),《漫话编号邮票》(李厚禄/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