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中国虎”新年“闹”法国 法国虎年生肖邮票无锡人设计

赶在中国农历“虎年”前夕,近日法国邮政总局推出了中国虎年生肖纪念邮票,在法国各地邮局发售。该邮票的设计者,是无锡籍旅法艺术家李中耀。1月28日,李中耀在锡的亲友告诉记者,李中耀不仅设计了今年的虎年邮票,从2005年鸡年起,法国新年的生肖邮票几乎全由他包揽设计,李中耀堪称在法国传播中国文化的艺术大使。

  旅法期间成就辉煌

  李中耀的哥哥就住在江大新村。据介绍,李中耀幼年曾先后就读于锡师附小和市二中,在插队期间,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开始学习美术,从此走上了艺术之路。恢复高考后,李中耀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李中耀旅居巴黎,开始研究西方艺术和宣传中国文化的历程。

  在法国二十多年,李中耀始终在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领域里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曾在巴黎举办过个展和联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和现任总统萨科奇,都曾给他的画展发过贺信;他出版了五本法文版的著作,并多次获法国沙龙大奖;2006年,在法国参议院总统大厅,李中耀还获“法兰西功勋与奉献 ”金质勋章,成为首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目前,李中耀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教授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在教授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同时,他努力学习西方艺术,吸取西方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去年底,“李中耀师生书画联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法国艺术考古史研究中心古奈教授说,李中耀以其深厚的中国画基础,吸取西画的精髓,以水墨创作出“海魂”系列,用光尤其出色,十分有冲击力,非常成功。多年跟随李中耀学习的阿兰 达尼埃尔说,跟随李老师学习中国艺术,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他与我们一起探讨和交流心得,非常耐心,懂得尊重艺术,尊重别人。从他的言传身教中,我学到和领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

  连续多年设计邮票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几十年中法文化的交汇融合,李中耀设计的邮票,相继五年在法国生肖邮票竞赛中脱颖而出,入选当年的生肖邮票设计方案。
  2005年,法国邮政总局首次发行了由李中耀与法国艺术家合作完成的中国农历鸡年生肖纪念邮票,此后又陆续发行了狗年、猪年、鼠年和牛年生肖纪念邮票,吸引了大批集邮爱好者踊跃购买,每套发行量都有几百万枚。

  随着第一枚“完全中国概念”的狗年生肖邮票的问世,在一个半世纪的法国邮票历史上,李中耀也被誉为“将中国水墨画和书法搬上法国邮票的第一人”。而在此之前,法国鸡年邮票背景上的中国书法“鸡年”二字,也是出自李中耀的手笔。

  此次是法国第六次发行中国农历生肖纪念邮票。票面上一只水墨老虎威武而灵动,票面下方,分别用红色的法文和中文书写出“虎年”字样,票面上方左右两侧,分别标注着法文“法国”字样和单张邮票面值0.56欧元。与此同时,法国华文媒体《欧洲时报》社与李中耀合作,制作了一批“虎票”明信片,也将在今年春节期间在法国发行。

  选择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生肖动物,李中耀表示,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非常具有中国特点,“我画的是一只水墨‘行虎’,我想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只迎面而来、兼具威武和灵动的老虎;同时也是一只‘祥虎’,希望给2010年带来祥和平安”。

  国内同道夸他不已

  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梁元对李中耀印象颇深,“一米八的个子,长得很帅,人也很好”。上世纪80年代,梁元和许惠南到南艺进修,李中耀则在南艺任教。“ 南艺有不少无锡人,平时大家会聚在一起,包括李中耀。他性格开朗,很关照我们。他的日语极好,所以,每周都会抽出时间辅导我们学日语,而且不厌其烦”。

  梁元还推荐记者采访南艺的无锡籍教授、版画家周一清。果然,一听记者采访李中耀,他欣然受访。周一清和李中耀是同届研究生,只是专业不同。周一清评价李中耀人很朴实,一脸憨厚。

  周一清与李中耀接触较多,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考研的日子里,当时大家在一起切磋、讨论,“他住在外语学校,他的妻子是外语学校的美术老师,他常邀我们去看他设计的模型,他会买点熟菜,拎上啤酒,我们就在他家的阳台边吃边聊。聊的主要是学术上的话题,当然,有时他也会说点笑话。”印象中,李中耀除了沉浸在自己的设计世界里,没有别的爱好。

  周一清透露,李中耀的口头禅是“豁达”,“他希望自己胸襟开阔,性格爽朗,做事轻松”。谈及最近一次在南京与李中耀的聚会,周一清说,“他还是老样子,忠厚、健谈。他说在国外压力是肯定的,尤其法国作为文化大国,是欧洲的艺术殿堂,而他想要在艺术上保持一定的地位,需要不断的创新与积累,好在他会巧妙地利用中国元素融入作品”。

  李中耀是二中的毕业生,是该校67届初中(4)班的学生。该班校友会联络员郁效群与李中耀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同学。在她的印象中,李中耀的性格有些内向,成绩中等,没有做过班干部,当时也未有美术天赋的展露。末了,她还急切地希望记者提供李中耀的联系方式,“因为这么多年来,同学聚会就差他。大家都很想念他”。(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