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品读新邮图稿 祈望精彩呈现

    二○一○年的邮票发行计划已经出台,预订新邮的方案也是新瓶装老酒,味道一个样,爱好集邮的我更是痴情不改、顽固不化,依旧是享受到了老订户的特殊待遇,预订了两套邮票和两套小版邮票。虽然对来年的邮票图稿还知之甚少,也无法预测来年的邮票发行计划变数多大,更不知道新邮发行体制的变化会给邮迷们带来是福是祸,但预订了,心里就塌实了。

    浏览明年的新邮发行计划,欣赏着仅有的几套新邮图稿,心中固然不是非常之满意,可其中所展现的邮票选题主线——民族传统文化,在全年邮票中的特殊份量,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特别是中国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选取了“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这天下三大行书的《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以及号称“中国戏曲之母”的《昆曲》经典曲目邮票均列入了明年的发行计划,还有《梅兰竹菊》、《中医药堂》和《成语典故(二)》邮票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文化选题。这些邮票可以说是明年邮票中的精髓,但愿这些邮票在设计上更进一步,在印刷上更胜一筹,并要切实维护发行计划的稳定性。

    对于已公布的新邮图稿,各位邮友自有不同之见解,毕竟大家的收藏专题不同,兴趣和爱好各异,欣赏审美情趣有别,存在不同见解也是理所当然。我也从个人的审美角度对现有图稿指手画脚一番,个中观点纯属一窥之见,权作把玩:

    《庚寅年》邮票图与贺年片邮资图设计元素雷同,生肖文化元素荡然无存,毫无新意,民族气息不浓,中国特色全无,且有模仿西方卡通造型之嫌疑。

    《上海世博园》邮票图秉承中国建筑邮票之传统,欣赏视觉感官已经疲劳至极。

    《梁平木版年画》邮票图稿沿袭传统系列之风范,毕竟都是中华之遗产,可以理解,只是让普通人难以分辨各地年画之特色。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邮票实属于纯粹的设计图稿,设计元素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内涵单一,外延宽泛,设计难度的确很大。

    《清明节》邮票选题恰当,图稿亦如壁画装饰画法,造型简练,色彩浓郁,只是觉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没有能够从中得到尽情地展现。

    《文彦博灌水浮球》本就是儿童题材,古代风范,邮票图稿采用了传统工笔重彩画法,确是符合选题之需要的,内容和形式很是相得益彰。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图的设计与当年的《木兰从军》邮票图的设计风格十分相象,既如木刻,又像剪纸,也似皮影,但总体上是简洁清新,独特的设计风格一定会让人过目不忘的。

    《孔庙、孔府、孔林》邮票图稿的设计布局与今年发行的《古代书院(二)》如出一辙,完全像是一幅广告宣传招贴画,让人收之可嫌,弃之可惜。这样一个特定的主题,既想表现建筑特色,又想展示历史代表人物,包罗万象,怎会有精彩的图稿呈现?

    《梅兰竹菊》是诗歌词赋和文人画中最常表现的题材,题材涉及广泛,历代名家绘画中均有很多表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经典作品,应当择其佼佼者作为邮票的主图。

    《富春山居图》和《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图稿在二○一○年所有图稿中,是我最为衷心中意的两幅作品。两套邮票在设计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均采用连票形式进行表现,特别是《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更是在以往已经发行的篆书、楷书、隶书邮票设计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地革新,将一幅完整的书法名作在两枚连票上展现出来,非常精彩地再现了原始作品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使邮政元素得以恰当发挥。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在邮票的票幅设置上,《富春山居图》采用了60×30的票幅尺寸,就非常适宜于展现长卷式古画名作,而《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的票幅为40×30,感觉上略小了一点,如果设计成54×40的票幅就更加精彩无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