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祖国悠久而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国家邮政局先后于2003年、2004年、2007年发行了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隶书”和“楷书”3套特种邮票。从版式设计到邮票图案选题,精致典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极具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可圈可点的佳邮珍品。但集邮者认为,我们的书法邮票发行还意犹未尽。
已发行的这3套中国古代书法特种邮票,分别是2003年2月22日发行编号为2003-3篆书1套2枚,面值均为80分,胶印;2004年12月5日发行编号为2004—28隶书1套4枚,面值均为80分,影雕套印;2007年11月5日发行编号为2007—30的楷书特种邮票1套6枚,面值均为1.2元,胶印。
这三套中国古代书法特种邮票,从选题、构图、版式等诸元素赏析,都是无可挑剔的邮苑珍品,方寸之间,展现了中国古代书法由甲骨文经历钟鼎文、石鼓文到碑刻墓志的演变过程。如果再发行“行书”、“草书”,篆、隶、楷、行、草5种书体在方寸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集邮爱好者在收藏鉴赏这些中国古代书法特种邮票的过程中,感慨颇多。书法入方寸,名片展神韵,发行普通邮资面值的中国古代书法特种邮票,唤起保护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忧患意识,无疑是一件大喜事。但此中也有几个问题有待商榷。
首先是已发行的三套书法邮票全为碑版书法,无一枚邮票图案表现古代书法家的墨迹法帖。但墨迹和碑刻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同一书法名家手迹,墨迹的价值也大于碑刻书迹。因此,笔者建议专家和国家邮政局,把《兰亭序》,《祭侄文稿》、《快雪时晴帖》、《黄州寒食诗帖》、《中秋帖》、《古诗四首》、《怀素自叙帖》等行草书名帖,列入新邮发行计划。让碑帖书法和法帖书法展现方寸之间,互映生辉,相得益彰。
其次是书法邮票发行枚数和面值的问题。2003年篆书为1套2枚,2004年隶书为1套4枚,2007年楷书为1套6枚,所以有集邮爱好者建议,行书、草书发行1套8枚或10枚,多容纳古代书法名家墨宝,面值均为普通邮资面值,让青少年见到更多的信销封上的古代书法作品,欣赏、教化两全其美。
再次是书法邮票的版别比较、厂铭对比和发行时间对比。篆书为胶版,隶书为影雕套印,楷书为胶印;篆书、隶书为北京邮票厂印刷,楷书为河南邮电印刷厂印刷;2003年2月22日发行篆书、2004年12月5日发行隶书、2007年11月5日发行楷书,书法邮票发行从2003、2004、2007年间断3年。所以,笔者建议应连续发行行书、草书特种邮票,比如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从2003年杨柳青木版年画到2008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已连续发行6年,保证发行年代的连续性,以让邮迷和书法爱好者悬着的心落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