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甘地——永远的圣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南非发行2008年甘地银币,以此纪念甘地逝世60周年。该银币成色为92.5%,直径为32.69毫米,重量为15克,面额为1兰特,发行量6000枚。

甘地,全名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被人尊称为圣雄甘地,泰戈尔称他为伟大的灵魂甘地。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与英属印度博尔本德尔。13岁时同Kasturbai成婚,育有四子。1888年,甘地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获得英帝国的律师资格证之后,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职业,但没什么起色。1893年4月,甘地被派到南非。1903年6月甘地针对“黑法令” 组织了一场抗议运动,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并很快地成为正在从事独立运动的国大党的领袖。1916年,甘地开始通过发表演讲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试验并发展了非暴力学说。在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死在了一位狂热的印度教徒的枪口之下,成了教派冲突的牺牲品。

甘地一直奉行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一周有一天不说话,放弃西方式衣服而穿了印度土布做的印度传统服装,用纺车纺纱,参与劳动。

尽管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间获得过五次提名,但他始终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多年以后,诺贝尔委员会对此公开表达过他们的遗憾。1948年甘地去世那年,诺贝尔和平奖并未颁发,原因是没有适合的、活着的候选人;在1989年当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委员会主席说“此奖之一部分纪念莫罕达斯•甘地”。

甘地的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并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甘地是以个人之力抗拒专制、拯救民权和个人自由的象征。

套用泰戈尔对甘地的评论:在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