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笔者收藏的花钱中,有一枚放牛“洪武”钱,花钱正面是“洪武通宝”(当十大钱),背面是一光头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该钱黄铜质,熟归。钱径4.6厘米,边厚0.38厘米。还有一种是背面戴斗笠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此种钱在民间不止一种,有大有小,有青铜、黄铜等,牛有拖尾、摇尾,牧童有光头也有戴斗笠的。
此钱含义说法不一。“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公元1368-1398年)。朱元璋青年时出身贫苦,曾为人放牛,也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所以此种图案的洪武通宝当与朱元璋的身世、经历有关。但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是最忌别人提他寒微的出身,如有犯讳者就会有杀头之祸。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的曹永利先生著的《中国古钱传说》中,讲了一个“洪武血染放牛娃”的传说。大明朝建国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铸钱者就设计了这枚象征和平景象图案的钱币。朱元璋看到后说:“这是讥笑我放过牛,牧童光着头是在讽刺我当过和尚,吹笛子是在说我大明朝是吹出来的。”结果将铸钱人连同他的亲朋好友、近门故交、五股族亲全部杀个精光。后有诗叹曰:“铸钱颂德头被杀,只因小小放牛娃。”此事作为一种传说无可非议,但作为史料就不可信了。
朱元璋的疑心是历代皇帝中最有名的。明初铸造“洪武通宝”钱,就因为避朱元璋名讳,没有铸“洪武元宝”钱。朱元璋出身“微贱”,总怕文人看不起他,于是对文人猜疑心很重。有人送上《谢表》,说朱元璋“圣德作则”,意思是朱元璋有圣德,是天下人的榜样。但朱元璋立刻怀疑作者是在用谐音骂他,将“作则”解释成“作贼”,于是下令将写《谢表》的人杀掉。常州府学训导蒋镇写《正旦贺表》中有一句“睿性生知”,意思是朱元璋天生聪明,偏偏朱元璋将“天生”的“生”理解成“僧人”的“僧”,认为是在讥讽他早年做过和尚,蒋镇为此送了命。有次君臣酒宴上,有位大臣为助酒兴高声喊道:“请大家举杯祝皇上万寿无疆”,朱元璋大怒,“你这混蛋,千年王八、万年龟,长生不老是刺猬,骂我是爬虫杀他全家”。他猜忌功臣,担心文人看不起他,因此,他利用锦衣卫特务组织,借恐怖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可想而知,谁吃豹子胆敢去铸光头娃娃放牛钱!何况作为钱币,很少背后铸有图案的。
最近,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何林著的《民俗钱图说》中,对“洪武通宝”亦有一种说法,他也是上述观点,认为这种直接揭朱元璋身世老底的钱是不可能铸于洪武一朝的。谁敢去捋虎须呢?那么是明代其他皇帝在位时铸造的吗?也不是,历代帝王都对祖宗奉若神灵,对祖宗的遗训则奉若经典。朱元璋所避讳的也是其子孙们所避讳的。子孙们避祖讳是一件极严格的事情。在那个文字狱大兴的时代,百姓们谁还敢去自讨苦吃。
何先生认为,这一类钱均铸于清代中朝以后。清代中期以后,封闭的国门被殖民者的大炮轰开,各种思想比较活跃,也必须要反映到民俗学方面来。铸此种钱是做什么用的呢?何先生又以为,民间以“洪武通宝”为名,铸造反映朱元璋身世内容的钱形物是为牧人佩带的,是下层人们尤其是牧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牧人们把朱元璋作为偶像崇拜。作为炫耀的对象,皆因朱元璋以牧童、和尚而登皇帝宝座,足证帝王、将相并不是专有种子。
笔者不敢苟同。一则,钱币上的图案是长弯角水牛,骑者是南方的牧童,是农家子弟,而称为牧人的多是北方牧民绝不会骑江南的水牛;二则,清代的文字狱远比历代为甚,鲁迅称之为“脍炙人口的虐政”。据不完全统计,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朝,在130多年内,就制造了108起文字狱,其数量和频率之高,是相当惊人的。清代文字狱名目繁多,令人目眩。雍正年间,庶吉士徐骏在诗稿中写了“明月有情远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原是风月中词,却被揭发是“有心诽谤”,掉了脑袋。清代文字狱波及面广,株连者众,骇人听闻,往往一个案件牵连七八省,株连数百人。清代文字狱特忌讳“反清复明”,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下层牧人怎敢把朱元璋佩带身上来炫耀呢?
笔者认为,此类花钱版本有多种,大多铸于清末民初(现在市场上大多是今人的仿制品),铸此钱绝非开开玩笑的儿戏之作,是为了煽动民间反清复明的思潮。清末,在民间蕴藏多种反清组织,像太平天国、义和团、小刀会、金钱会等,这种花钱借讽喻朱元璋,实质上是煽动民众效仿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能推翻元朝外来统治,建立汉族大明王朝,燃起反清兴汉的怒火。正如孙中山先生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的誓词所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因此,这枚放牛“洪武”花钱带有“反清复明”民族主义的强烈的政治色彩。
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