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惊鸿一瞥——美国铜章掠影

本稿刊载于2008年《钱币》报博览会特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美国是一个主要来源于欧洲的移民国家,在国家的各项人才储备上早于其他国度有了充分的江河不拒细流的积淀,在各种纯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主要承继了欧洲的传统。

可誉为美国雕刻艺术的一个门类-铜章雕刻艺术,在现代雕刻艺术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及稍早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上,作为一个艺术载体所积蓄的力量也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的烙印。在二、三千年间,西方雕塑与中国雕塑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其表现艺术的主体都展现出雕塑在形式上的主题性、纪念性和装饰性,以及题材上的宗教性和世俗性。表现方式上,西方雕塑在“模仿说”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写实性,再现性的方式。西方雕塑与地域相隔远自东方的中国雕塑在其服务的表述对象同巫史文化、宗法制度、礼乐丧葬、宗教文化等社会功能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紧密联系。

“不管是传统也好,还是现代也好,好的东西一看就应当是震撼,不需要去解释。”一位艺术家的话值得从艺者去推思。雕刻设计上的表现手法如果仅仅是符号化的涂抹,意境在艺术上的巨大感染力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具体到铜章雕刻的艺术性及其功能化的出品上,美国铜章的精品与人以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启示。将引述的美国章牌协会铜章艺术雕刻作品,其气场之强与欧洲其他传统艺术国度的铜章艺术作品相比,有后浪前浪之慨,为我之仅见。

眼前这枚铜章是由Robert Cronbach设计雕刻、美国章牌协会1987年出品的116号作品“日出”(正图)、月出(背图)。“日出”似榴火照眼,女神曝露在光影下的裸露肌肉和遍布躯干各处的肌群,活泼泼地激射出活色生香、夺人心魄的光泽,活力四射,青春阳光;撩人的遐思,引发了对其身后意境的长考,像天边的云在曾经沧海的那挑剔苛求的眼中、在赏玩的人神交感的空间里飘动升华;把玩的亲昵蔓延在肌肤的触摸和指尖的滑动中引发的快慰无以形容。“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她们的面部表情、四肢、躯干,他的每一筋腱、肌肉、每一姿态动作,无不反映人的内心体验和精神本质”,是灵与肉的躁动和相搏。轰轰烈烈的壮丽日出,由绚烂归于平静,就是我们的“月出”时分,恬淡的夜月炫耀着冷光下的美色。女神的雕刻十足是欧洲女性的化身,无论站卧蹲踞,是卧是伏,是动是静,雕刻家都尽量追求和突出人体美,借以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需要。日月是黑白世界的畛域,是阴

阳的和合,是天人的不可逾越,是乾坤宇宙的玄妙结合,人间快乐与忧愁从此也有了强烈的颜色。

再观这枚“舞者”(正图)、“浴者”(背图)(美国章牌协会65号,发行年份:1962年设计雕刻师:Oronzio Malderelli)。舞者舞姿婀娜,旖旎旋转,纯真挚爱洋溢,像圈圈涟漪潋滟如环,晕染在舞伴们的面颊之上,遂让人产生诗人的情怀,好似见到了萦怀难忘的恋人,胸怀激荡,要寻觅一处精神寄托,一吐为快久藏于心的块垒。兰汤浴罢的“浴者”,风鬟雾鬓。端庄的身材,丰艳的肌肤,典雅的面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姿,这一切构成十分和谐而优美的体态。肌体在光影的作用下色彩极富变化,显得格外娟丽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尽管平视侧顾,绝世风姿,风情万种,引人遐思满怀。生命的火焰像一盆炉火四散放射,闪耀着多少可供午夜梦回时的余烬。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世间的至善至美如梦似幻,生命的灼灼光彩有此震撼令人怦然心动。作品释放出人类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野性和放纵。震撼力之强劲,挤压的是观赏者的心灵。艺术品极具穿透力的效果在于驾驭艺术的手段和意识,那些脱胎于大师们杰作的铜章雕刻在设计者的手上被把控得游刃有余,较好地完成了又一种艺术形态的华丽转身,不愧为美章设计师们得其所哉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

西洋艺术在表现男女世界上是永远不吝风情的,在寻求更多的爱和相聚的希求中,我们在铜章艺术世界里听到的是划破这沉凝坚铜的声声欢悦,耳畔音韵铿锵,生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