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集邮的用户越来越少,不过喜欢实寄的一些群体还在坚持着。
每套新邮的发行,总会有一些实寄爱好者参与,无论是原地还是非原地,各种加贴的选择,机戳的搭配等等,都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邮品。
事实上,只有让实寄的消耗更多一些,才有利于集邮本身的发展。
趣味实寄或许是大部分集邮爱好者的选择之一,选择首日发行的邮票,或者配合邮资封片的发行,选择对应的集邮。寄往各地,完成邮路的完整闭环。
在旅游的时候,找一些合适的封片,写几句碎碎念,找个特别的邮戳盖上去,再看着它钻进邮筒,等着对方(或自己)拆开时的期待。
让时光慢下来,一度也希望能够成为一种潮流,不过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流行,彻底消亡了这种期待。
有人说 “现在寄信太慢了,不如发微信”,可有时候,一份“慢”,也能让期待慢慢发酵。
有人说 “集邮是老一辈的爱好”,可我们慢慢的发行,身边也开始有一些年轻人爱上盖戳盖章。
在快节奏里,给自己留的一点小浪漫,选邮票时的用心,盖戳时的期待,等信时的盼头,拆信时的惊喜。把一种想念和历程,装在贴了邮票的信封里,寄给远方。
实寄的乐趣,藏在那些慢下来的细碎里。
选一张印着晚霞或绿植的信封,把想讲的话一笔一画写在纸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比屏幕上的键盘敲击更有温度。
贴邮票时会特意挑张图案合心意的,仿佛给信件加了份专属小彩蛋。
在邮局,盖上邮戳,如果有风景戳更好,那一刻就像把心事郑重托付给了时光。
带着手温、经过路途颠簸的心意,比秒发的消息更让人记挂,也让每份情感都有了可触摸的痕迹。
实寄的乐趣,也是藏在每一个慢下来的细节里。把心意裹成独一无二的小确信;你写下的情绪会随着纸张沉淀,对方收到的不仅是文字,更是能触摸、能留存的时光。
比起秒回的信息,实寄多了份 “等” 的浪漫。不用急着要回复,反而能在等待里想象:收信人拆信封时会不会笑,看到某句话时会不会想起共同的小事。这种带着时间痕迹的联结,让一份心意从虚拟的信号,变成了能捧在手里、反复翻看的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