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特供邮票为何遭遇负面评价?全在销售方式里

近来,中国邮政特供邮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负面舆论。这些本应具有收藏价值的限量邮票,反而因为其复杂且不透明的销售模式,成为邮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从摇号到高溢价的产品册,再到市场上价格暴跌,邮友们似乎始终被市场规则所伤。尤其是在一些特供邮票的发行过程中,卖家的“摇号”玩法,造成了中签者的巨大失望。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邮票遭遇如此大的反感?根源就在于其背后的销售方式。特供邮票的销售方式问题尽管全球很多国家也会推出限量邮票,但中国邮政的销售方式独树一帜。其他国家的特供邮票往往以公开销售形式进行,售完即止,确保了价格透明,且顾客公平。而中国邮政的操作方式则是先通过摇号发售,然后推出高溢价的产品册。这些产品册往往不受市场控制,出现价格飙升或暴跌的情况。比如《三地蛇》小全张的摇号价52元,市场价格却已经降到30多元,摇号者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种模式既让邮友们感到失望,又伤害了邮票的公信力。为何特供邮票遭遇舆论反噬?
特供邮票的失败之处,归根结底是其销售机制的不合理。特供邮票本应作为一种收藏资源,给集邮爱好者带来独特的纪实价值和收藏乐趣,但现有的销售模式却将其变成了“利益游戏”。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摇号之后,高溢价的产品册若无法维持涨势,便转向低价倾销,这种反复折腾的销售策略,让收藏者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价值认同。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使得原本应有的市场价值被快速“操控”而不再自然形成。对中国邮政的建议与未来展望特供邮票本身并不等于“有害邮品”,有害的只是其背后的销售方式。摇号和控制发行量本是一种提升收藏品味和增加邮友热情的好方式,但如果这一过程涉及到捂盘、推销和操控市场,结果就变了味。如果能按需定量发行,并确保每年有限的特供邮票可以公平地提供给每一位集邮爱好者,或许大家的吐槽声音会减少。以《西游记五》双联张为例,定量发行的方式便没有让市场失衡,反而提升了邮友们的购买热情。总之,问题的症结在于销售方式,而非邮票本身。影响与未来的变化随着特供邮票品种的逐渐减少,未来的邮票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理性思考和变化。中国邮政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24年以后,特供邮票的发行品种明显减少,预计这一趋势会持续下去。邮政部门如果能够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更加透明、理性和合理的方式发行特供邮票,未来的邮市环境或许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不再以“操作市场”来最大化利润,反而回归到邮票收藏的初心,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