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市场近日爆出丑闻,集邮公司—邮政官方装帧公司—的操作方式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邮票市场一直存在摇号机制,但近期的“破发”现象和恶性市场操作令人质疑这一制度是否还具备存在的意义。一年一度的年册和邮品,在发布时往往伴随着“破发”,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推手正是集邮公司自身。爱好者们付了款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邮品跌价,市场现状几乎让人感到失望。集邮市场的黑幕揭露
集邮公司以控制市场供应为手段,从摇号到销售制度都以最大化自身利益为主导。比如《三地蛇》小全张邮折,市场早已进入集邮网点,但却因“出库管理”被人为压制,甚至要求购买者必须等到指定时间才能取票。这种故意拖延、限售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而更让人愤怒的是,集邮公司不仅在市场上放货,还通过内部打折将大部分商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提供给公司及邮商,再通过各种渠道操作加字版、签名版等变种,进一步摧残了市场的公平性。摇号机制,真的能为爱好者带来公平吗?
如今的摇号机制已经演变为集邮公司和邮商的“内定游戏”。每次摇号发布,爱好者们翘首以盼,但中签的喜悦往往只是暂时的,毕竟市场价与购买价的差距让人深感挫败。
摇号的初衷是为公平起见,但如今,它已经沦为一场有预定结局的博弈,既没有促进邮票文化的传承,也未能真正为收藏者带来利益。这样一来,摇号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它究竟是“保护”了爱好者,还是剥夺了他们的期待?市场失衡的根源与未来出路
集邮公司对市场的操控,最终造成了两个方面的恶果:一方面,普通收藏者被这种“庄家操作”所伤,失去了收藏的乐趣和价值感;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影响了邮政品牌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整个集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邮票,作为一种承载国家文化的载体,理应有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发行方式,而非通过“公开的隐秘”来为企业谋取私利。如果没有集邮公司的“利益机器”,集邮市场或许能走向更加健康的道路。这种市场操作的恶果,最终会造成信任的崩塌。如果未来集邮公司继续以自身利益为先,集邮行业的发展将变得越来越艰难。我们不禁要问,摇号制度的存在,是否还应当继续?又该如何改变现状,重拾邮票文化的初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