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佳邮评选越来越失去悬念性,干脆取消发行评选张吧!

每年的佳邮评选曾是集邮圈的“盛宴”,大家都期待着哪一套邮票能荣登“最佳”宝座。然而,随着第45届佳邮评选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这场活动的公正性和意义。特别是随着票数不公开和商业化趋势愈发严重,邮友们的热情似乎已逐渐消退。那么,佳邮评选是否真的已经走到了“无悬念”的地步?是否该取消这一传统,彻底从邮票评选中剔除“功利化”因素?票数不透明,评选失去公平感
每年佳邮评选,除了通过微信投票,几乎没有其他透明的渠道让我们了解各邮票的得票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个“黑箱”操作,很多邮友感觉投票结果似乎早已注定,真正的竞争往往被忽视。
无论是基于邮票本身的设计与艺术价值,还是其他更为客观的标准,现有的评选机制似乎都没有完全展示其应有的公正性。票数的隐秘性,使得每次评选都充满了猜测,而非理性投票。商业化倾向,最好的邮票“被选”而非“自选”
更让人痛心的是,佳邮评选逐渐被过度商业化所裹挟。每年最佳邮票的发行,都会伴随特供邮票张的推出,评选变得像是一场带有商业目的的宣传活动,而不再是一场纯粹的艺术竞争。许多邮友选择投票,不是因为邮票设计本身,而是因为它是否与当前热点话题或者有“重大题材”挂钩。如此一来,评选活动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纯粹和公平性,反而沦为一场商业营销的助推器。纯粹的评选更能唤起热情
如果说过去,佳邮评选吸引了无数集邮爱好者的关注,是因为它具有相当的悬念和真正的竞争力。那么如今,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是不是应该去掉那些“附加”因素,让评选更加专注于邮票本身的设计与文化内涵?比如,取消绑定发行的特供邮票,转而发行一套纪念小型张,专注于书法或绘画题材,让每一枚邮票的评价都更具个人判断价值,而非受制于商业目的或流行趋势。总结:让佳邮评选回归纯粹,避免沦为“市场秀”
从“最受欢迎”的民间评选,到如今逐渐失去吸引力的“票数不透明”和“商业化”的集邮活动,佳邮评选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是否该彻底取消与评选捆绑的“特供张”,让每次评选回归到“最具艺术价值”的初心,或许是官方和集邮爱好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毕竟,纪念邮票的魅力,永远在于其文化价值和艺术精髓,而非是否具有“市场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