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趣话2006年熊猫币之二:“生产量”与“最大发行量” (上)

    2006版“熊猫”,也有一个名词消失,这就是起于2000年的“生产量”。对于市场,相对透明的“生产量”,是实际操作的参考数据。它的大,或者它的小,都决定其市场定位并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从6年公布的数据看,多数“熊猫”品种的“生产量”,远低于“发行量”,有的甚至不足其1/4。但至2005年,12款普制、精制品种,“生产量”与“发行量”完全持平,此时的“生产量”,似乎已经没有参考意义。“生产量”消失,有它一定道理。
    于是,2006版“熊猫”,又有一个新名词出现,叫“最大发行量”。何为“最大发行量”?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熊猫”币铸造的上限,到此是一条硬性红线,再上,就触犯游戏规则了。也就是说,这一年这一款的“熊猫”,无论它有或无公布生产量,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不会超过已经公布的“最大发行量”。换句话说,“最大发行量”只是一个计划,视市场好坏,实际铸造量有可能大,有可能小,其起伏范围,都在“最大发行量”控制之内。叫“最大发行量”而不叫“发行量”,似乎退路更大一些。(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