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版“熊猫”,也有一个名词消失,这就是起于2000年的“生产量”。对于市场,相对透明的“生产量”,是实际操作的参考数据。它的大,或者它的小,都决定其市场定位并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从6年公布的数据看,多数“熊猫”品种的“生产量”,远低于“发行量”,有的甚至不足其1/4。但至2005年,12款普制、精制品种,“生产量”与“发行量”完全持平,此时的“生产量”,似乎已经没有参考意义。“生产量”消失,有它一定道理。 |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