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以德立威 视界决定世界—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之“仁”篇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商代兽面纹斝,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兽面纹斝”字样及面额“300元”文字。


       该套系列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字、且刊有年号“2012”字样。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斝”,音为jia,与“假”同音,盛酒器和礼器。
       “斝”有两个特别显著的特征。
       第一,它是容酒器。在中国古代可用为温酒、行裸礼。源于同形陶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典雅华丽,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斝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三组带状兽面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弯角、巨睛、躯体上扬的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第二、历史的承载体。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尧舜禹传说时代)、鼎盛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和转变期(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着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的最高典范。每个历史文物若没有内容以作承载,就会失去它真正的价值意义。
       币面“斝”身刻有文字“商•兽面纹斝”,传说的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诗经•商颂•玄鸟》)。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孙冥“勤其官而水死”(《国语•鲁语上》),商人“郊”祀之。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汤即天乙,姓氏为“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相传曾被囚于水牢。他在当选为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首先,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国葛(今河南宁陵县北)、韦(河南滑县东)、顾(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河南淮阳南),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最后,向夏王朝首都发起进攻。双方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从此开台了商朝的繁盛,而相传商的始祖“契”也是因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所以才有了“商”。以德立威之传统,可谓代代相续。
       纵观中国历史,大凡能成就千秋万业者,都以“德”字相鞭策。该币银质闪辉,不仅予人以美的享受,更是传达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德”成天下的史绩佳话。(供稿:深圳中泉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