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方寸之间祭奠辛亥革命先烈(七)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东边的“武昌起义”浮雕再现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过程。由傅天仇先生创作的这块“武昌起义”浮雕运用写实与寓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十四个人物的塑造,描绘出起义军攻打湖广总督府的典型场面,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地表现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力量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辛亥革命100周年”银币继“辛亥革命70周年”银币之后,再次将表现重点聚焦到了“武昌起义”浮雕上。相比后者,这枚银币的表现手法更加现实,就像开一扇窗一样,把“武昌起义”浮雕上的经典部分搬到了方寸之间。
       人物更加丰富,币面上冲在最前头的是一位拿刀冲杀的军官,他手拿指挥刀指着进攻的目标,同时回头向士兵呼召;画面上的士兵和民众虽然姿态不同,但他们众志成城,冲向进攻的目标,保持了方向的一致。他们之间,相互呼应,联系紧密,冲击力强;有的张口呼喊,构成冲杀的声浪。虽然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但是在银币的浮雕创作上更加强调以“动势表现内心”,以动势表达起义军的勇敢与愤怒,每个人物的个性色彩也因此更加突出。 无论人物、背景和道具都更具有概括性与典型性,构图显得更加流畅而自然。而且在背景的装饰上,硝烟,爆炸物,包括背景远处的黄鹤楼,每一个装饰物都具有象征性,象征了那场革命摧毁旧世界的力量与声势,也增加了画面的气氛与形式的活跃。(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