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4组亮相,虽同样是1金4银的格局,但在选题上,却打破原有银币为国外人物的惯例,安排了一位中国人物,他就是孔子。
发行方如此安排,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对于习惯了“世界文化名人”格局者,多少觉得有些唐突。“孔子”最早在中国现代金银币上现身,是1984年,为“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第二组,为1/3盎司金币,面额100元,实铸量25000枚。同样的孔子,1994年再在“世界文化名人”中,以1盎司银币的身份亮相,是褒还是贬,不知道,但至少是一种重复。或许中国的“金”孔子,到了国外,就摇身变为“银”孔子?
相比与金币“孔子”,银币“孔子”更平民化更真实化。这是一位讲学之中的孔子,宽布长袍,长须飘飘,形象非常生动。他的右手半悬于胸,正在讲述或《诗》或《书》或《礼》或《乐》的某一章节。他的眼睛微微向下,有为人之师的诚恳,也有对学生的深切期待。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银币“孔子”的左手,持一叠卷起的竹简。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由狭长竹片制成,也称札,也称牍。这一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却极精练地交待了孔子生活的年代。这也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
发行方如此安排,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对于习惯了“世界文化名人”格局者,多少觉得有些唐突。“孔子”最早在中国现代金银币上现身,是1984年,为“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第二组,为1/3盎司金币,面额100元,实铸量25000枚。同样的孔子,1994年再在“世界文化名人”中,以1盎司银币的身份亮相,是褒还是贬,不知道,但至少是一种重复。或许中国的“金”孔子,到了国外,就摇身变为“银”孔子?
相比与金币“孔子”,银币“孔子”更平民化更真实化。这是一位讲学之中的孔子,宽布长袍,长须飘飘,形象非常生动。他的右手半悬于胸,正在讲述或《诗》或《书》或《礼》或《乐》的某一章节。他的眼睛微微向下,有为人之师的诚恳,也有对学生的深切期待。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银币“孔子”的左手,持一叠卷起的竹简。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由狭长竹片制成,也称札,也称牍。这一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却极精练地交待了孔子生活的年代。这也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