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2金2银共4款品种。其中编号“1989-0701”的“开国大典”金币,重量为20盎司,创下中国现代金银币发行10年来的分量与重量之最。之前“熊猫”、“生肖”等系列,虽也有12盎司超大规格的金币、银币出现,但相比于20盎司,无论是分量还是重量,都远低了好几个档次。
如此“开国大典”金币,自然方方面面都与众不同。包括正面图案,也一币一图,与同题材其他1金2银两款品种,从本质上拉开了距离。“开国大典”金币正面图案,主要元素有三:1,国徽,这是国家货币的权威标志;2,币名,分两个部分,上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字样,下缀“1949-1989”年代数字;3,“民族团结图”,币名的图案诠释。也缺失两项基本要素:国名(发行国家),年号(发行时间)。此特征,与1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有相同之处。
“开国大典”金币正面图案的设计为沈阳造币厂王福德,雕刻为宋津民。“民族团结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位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共同庆祝祖国的盛大节日。类似画面起于1950年代中期,当时邮电部发行了3组12枚“中国民族舞蹈” 邮票。相比之下,“民族团结图”以浅浮雕立体展现,各族人民欢庆祖国生日的快乐心情,更加生动,更加真实。
为增添喜庆氛围,国徽下端的左右两侧,设计者还特意点缀有类似礼花盛放的装饰性图案。礼花做秋菊花状态,虽不大,但十分喜庆,符合币面表现出来的节庆氛围。
“开国大典”金币直径90毫米,面额1500元,发行量100枚,这3项记录,在此之前,也无币可及。也就是说,1989年“开国大典”金币,以其质量,以其重量,以其尺幅,以其面额,以其最小数量,在中国现代金银币发行史上,竖起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性丰碑。(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