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环境保护---植树节”纪念银币的构图思路(一)

       当今社会是一个图形的时代,好的图形语言无国界、无民族、无文化的限制,是超越了文字障碍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高效率和快节奏,人们厌倦了长篇大论和繁文缛节的交流行为,信息视觉化是当前时代的最大特点。“环境保护――植物节”纪念银币以艺术的形式和内涵将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形象化,通过这种视觉语言与大众进行沟通,传播环境保护的人文理念。
       《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中国人从古到今历来重视植树造林。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环境保护――植物节”银币的共同正面,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植树节”这个概念。画面中央就是一个半圆,半圆内是植树节的节徽:节徽图案中的树,示意我国公民人人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三棵针叶树和两颗阔叶树会意为“森林”,围绕着森林的外圈,代表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半圆外是一片互相交织、连绵不断的阔叶树叶,把半圆内外的图案组合起来看,里面是枝杆外面是树叶,里面是因外面是果,一个原本略显抽象和简单的节徽,通过外面生气勃勃、生生不息的树叶团,既有了强烈的装饰性,也有了深刻的寓意味道。“植树节”这个概念,被这样形象生动的图形语言,具象化了,也具有更强烈的文化传播效能。(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