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中国皇后号”题材意义:1986首航中国的美国“中国皇后号”帆船之一

       1986年“首航中国的美国‘中国皇后号’帆船”是一个特别的题材,一定意义上,它是1983“马可•波罗”的姊妹篇。都是外来经济与文化对中国的传入,不过一个是人,一个是物(船),一个来自意大利,一个来自美国。一个由陆路而入,一个由海上驶入。相比较而言,美国与中国的距离更遥远,因此,“中国皇后号”帆船抵华,深层次的意义,要高于“马可•波罗”。
       中国现代金银币发行至1986年,其本质,还是“纪念”为主,不像邮票发行,分“纪念”与“特种”两大概念,之后“纪念”性质的邮票,又沿袭特种邮票的模式,叫“纪票特发”,目的是增加邮票的文化性、艺术性,从而提高它的观赏性。“中国皇后号”与此接近,说带有“纪念”纪念,但在时间(1784)与题材意义上,都没有特别的理由。而整个币面设计,包括正面图案、背面图案,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特种”的氛围,远远大于“纪念”的氛围。
       有趣的是,“首航中国的美国‘中国皇后号’帆船”正面图案的设计与雕刻,出自沈阳造币厂李小川之手。李小川的钱币作品,明显带有年轻人的特色,虽恪守传统,但在传统之中有变异的格调,或夸张,或变形,或先锋,或前卫,总之不是安分守己的单调。这也是他异类艺术风格所在。而他的这种创作思路,明显受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较重。如果追根溯源,那么“中国皇后号”驶离中国海面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把西方文化带入中国。并不是件坏事,至少,在中国现代金银币设计相对保守的1980年代中期,李小川的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破冰之嫌。
       “中国皇后”帆船原在海军服役,后经改装重新命名,并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武器装备。来时船上主要装载人参、皮革、毛衣、胡椒等物,返航时则带回大批茶叶、瓷器、丝绸、漆器等商品。往返时间为14个月。(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