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中国的古代文化,于细微处无不体现森严的等级分别,仅仅拿做饭用的炊具来说,便有着严格的区别,大富权贵人家用鼎,平常百姓人家用鬲。“臣十家鬲百人”,鬲义同庶,为家中烧锅煮饭的奴仆。“鬲之用与鼎同,惟祀天地鬼神、礼宾客必以鼎,常饪则以鬲。”远古的东西,无论权贵也好,平常也好,都作为了一种怀念,鼎最终走向了权贵的象征,一言九鼎,鬲最终也走下了灶台,走出了寻常百姓家。但他作为我们祖先曾深深依赖的生活用品,我们从心里感受那一份血脉相连。给我们感触最多的依旧是寻常家里人用的最普通最平凡的物品——兽面纹鬲,便是其中之一。 青铜鬲在商代早期开始出现,早期同陶鬲形制一样,犹如3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3个较短的锥形足。袋形腹的作用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兽面纹鬲,铸造于商代中期。该器物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粗犷,布局合理,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鬲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但商代晚期以后,袋腹逐渐退化,而且多数青铜鬲有精美的花纹,不宜于火煮,为避免熏黑影响美观,所以逐渐演变为盛粥器。 无论鬲怎样的繁荣兴盛,还是隐退消失,他曾在人类的文化进程,繁衍生息中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在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中, 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则为商代兽面纹鬲,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彰扬,也是为了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青铜器文化。(供稿:深圳中泉钱币) |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