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1989年第11届亚运会金银纪念币赏析(4)感受风速

       1989年不是第11届亚运会开幕之年,但在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这一年,亚运预热已经拉开帷幕。当年发行的1金4银5款品种的“第11届亚运会”系列金银纪念币第1组,锣敲得急,鼓打得响,为下一年在北京举办的的亚运会,荷枪实弹地进行了大预演。在戏剧舞台上,这就叫开场锣鼓。
       “第11届亚运会”系列金银纪念币第1组中的4枚银币,有3枚以男子体育项目为主图,分别为羽毛球、自行车和举重。相比较而言,3枚银币的背面图案,更欣赏“男子自行车”的设计。另两款品种,“男子羽毛球”过于凝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男子举重”过于呆板,写实有余,描虚不足。而“男子自行车”币面,也有真实而细腻的描绘,也有象征而抽象的变异,因此,既充满自行车运动内在的饱满激情,也充满自行车运动的外延的丰富诗意。用4个字来形容,叫“感受风速”。对于运动员,是在运动过来中感受风速。对于观赏者,是通过银币币面感受风速。
       在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随西方思想的传入,西方文明的传入,自行车作为简单而实用的交通工具,也从欧洲传入中国。1930年,有个叫“潘德明”的传奇汉子,骑自行车闯出国门,用整整7年时间,穿越了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古巴在内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传奇。
       “男子自行车”银币的币面,设计者选择的角度,是半侧与半俯相加。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视角,它居然能在对狭小的银币币面,将自行车运动的动作细节,以及自行车部件,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运动员双手紧扶车把,上身前躬,左右脚迭次踏板,专注的神情之中,略略有一些拼尽全力的信心。因为角度关系,币面上的自行车,前轮比例过大,也特别抢眼。但它以它圆的形态,转的动感,在币面,衬托出了运动员勃发英姿和健硕体魄。有趣的是亚运会吉祥物――盼盼,也蹬着自行车加入在比赛的队伍中,顽皮可爱,活泼生动,为币面增色不少。
       第11届亚运会上,男子自行车战绩不俗,汤学忠、郭龙臣、邬伟培、刘宏组成的团队,夺得男子100公里团体记时赛冠军。汤学忠另外夺得男子177.99公里个人赛金牌。但相比女子自行车4枚金牌的成绩,仍然处于下风。(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