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扇面币里的“明清扇面画”(三)

       “明清扇面画”纪念银币第一枚背面图案的原作是清代钱慧安的《柳塘牧牛图》。
       钱慧安(1833-1911),生于上海高桥,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樵子。早期师从民间画师学写真,对肖像画的潜心钻研。后又师法改琦、费丹旭、陈老莲、黄慎诸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咸丰年间以肖像和人物仕女画饮誉上海。40岁以后,钱慧安专门从事人物画创作,自成一派,有“钱派”之称。作为海上早期书画家的代表人物,他为海派书画的形成和年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钱慧安的作品受时人青睐,他的《听鹂图扇》和《柳塘牧牛图扇》为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幅《柳塘牧牛图扇》就是“明清扇面画”第一枚银币的“原型”。
       佛教文化在中国影响深远,在禅宗文学中善用“牧牛”比拟治心,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以牧牛当成养修静心的重要途径。佛学名著《景德传灯录》中曾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也有禅学大家自称隐居深山数十载不修禅,但牧一头水牯牛。由此,“牧牛图”也成为明清扇面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盛夏时节,柳荫飘扬,水波粼粼,牧牛写意地躺进水塘里,小牧童一劲地牵绳上岸,胶着,在一拉一扯间,浓厚的田园气扑面迩来,钱慧安的这幅《柳塘牧牛图》笔意苍劲疏宕,画致素淡而隽雅,给人以清新的自然享受。 银币上用比较疏朗纤细的线条来勾勒溪水、柳枝,用比较粗放,具有起伏感的硬直面来表现岸边的老树、牧童与老牛。画面的浮雕对比非常强烈,和“原型”相比,又多了几分古朴和刚劲。
       钱慧安先生逝世100周年时,钱先生的后人曾经在上海举办了一场《钱慧安书画藏品展》,展品都就有这枚“柳塘牧牛图”扇面银币,这是先生后人对该枚银币的很好褒奖,因为它传达了钱氏扇面的无声之意。(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