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1998版“观音”综述(二):印度风之“莲座观音”

       截止到1998年,“观音”系列金银纪念币中,“莲座观音”出现时间最早,出现频率也最高。1993年“观音”金银纪念币初亮相,就有两款图稿以此为名。次年“观音”后续,4款图稿,又有一款为“莲座观音”。1998版“莲座观音” 1盎司普制银币,是第4次现身。
       关于观音,有说是菩萨,有说是佛,有说曾为释迦牟尼之师,也有说是阿弥陀佛之子。后者说早年金光狮子游戏国,威德王以佛法治国,受人尊敬。他和他的18个王子,以及全国人民都净修佛法。威德王因而成佛,佛号阿弥陀佛。说有天威德王在园中禅入定,左右突生两朵莲花,花中化生两位打坐童子,一名“宝意”,一名“宝上”。威德王坐禅出定,便用谒语与两位童子交流,最后二位童子被感动,发菩提大愿,要救渡众生。这二位童子,宝意便为观世音菩萨,宝上为大势至菩萨,二人侍阿弥陀佛左右,为阿弥陀佛继承人。“莲座观音”之“莲座”,自然多受此影响。
       相比较而言,1998版“莲座观音”银币,在已经问世的4款“莲座观音”币中,最繁杂最华丽也最独特。前3款“莲座观音”,衣着相对简单,面容相对熟悉,手中的法器,柳枝与净瓶,也是一种常态。严格的说,这3款“莲座观音”,是盛行于唐,后广泛流传于民间,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观音法相。而1998版“莲座观音”银币,男性色彩更重一些,面部虽然丰满,但眼大而凸,眉长而平,脸部神情,威严力明显大于亲和力。“观音”头上没有戴拖至后腰的披帛。发冠主要以花髻为主,花髻高聳而复杂。化佛冠位于花髻正中。“观音”上身袒露,披肩作条状,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犹如飞动的翅膀,由上向下滑落,最后飘扬至莲座之外。“观音”颈部挂有圆领式悬铃,下缀璎珞。“观音”同样是右手持柳枝,但柳尖为多头,左右散开,没有“柳”的特征。右手持的净瓶,也短而粗,瓶胆部位相对更鼓一些。整体看,无论是发髻,或是佩饰,或是衣着,包括手持法器,等等,为典型的源于印度的原始“观音”风格。
       因有更复杂的纹饰与线条变化,在4款“莲座观音”中,1998版“莲座观音”银币的浮雕雕刻技术似有更好的展现。图稿原有细腻的设计,在雕刻师的手下,自如地变形和压缩,从而完美地表达了主次、远近、大小、前后等透视关系,最终在币面完成的“莲座观音”,既有浮雕的层次感,又有视觉的立体感。(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