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可以说是上海造币厂的余敏年。因为这一年,除他设计的图稿入选小规格“熊猫”金币的背面图案之外,12盎司熊猫金银币的背面图案,也同样为他拿下。1992版“熊猫”共16枚,选用3幅图稿,其中两幅为余敏设计、雕刻,再加上大规格币的背面图案雕刻,他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欣赏余敏设计、雕刻的12盎司“熊猫”背面图案,不禁想起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的两句,叫“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虽没有在币面上的表现,但春日下潺潺流淌的溪水,可见其动,可闻其声。余敏设计“熊猫”背面图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的原始状态,为熊猫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空间,而熊猫的健康生存,也反证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化。作者对自然的推崇,有意无意,在币面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春肯定在溪头,但荠菜却没有在币面出现。尽管如此,我们在币面,仍能找到明确表达的8簇7种植物,高者如松,横出一枝,点到为止。低者如草,贴着地面,茂密旺盛。阔叶的,五瓣的,纤瘦的,丰满的,等等,郁郁葱葱,透露出浓郁的生命色彩。其构图,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了枝繁叶茂的丛林氛围。“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能在币面展示如此之多植物的,少见。而类似者,多出自于余敏之手。
币面上的“熊猫”,依旧是一大两小3只,依旧是孪生熊猫的成长传奇连续剧。这一集着重表现的,是孪生兄弟之间的情趣。弟弟要去溪头饮水,哥哥在一边想阻拦它。阻拦不住,赶紧向妈妈打小报告。但妈妈爱理不理,孩子长大,必须要有自己的空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由它们自己决定。就是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雕刻过程中,同样是以镜面和霜面来区分“熊猫”黑白皮毛,但镜面部分,又与堤岸的霜面,以及天空及流水的镜面巧妙揉和,看似杂乱,实则有章可循。
1992年余敏设计的12盎司“熊猫”金银币,能拥有者,纯银材质稍多一些,为2500人,与前一年持平;纯金材质则凤毛麟角,只有99人。这个数字,相比于1991年的400,下降了3/4强!尽管亲拥者不多,但余敏并没有降低对创作水平,相反,他以更精湛的制作,将他的大规格“熊猫”币背面图案,推到另一个艺术高峰。(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