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进入到了第二个10年。 如果把10年做一个轮回,那无疑,新的轮回必须要有新气象。而这种新气象,对于一年一换的背面图案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体现新气象的重任,便落到正面图案上来,具体落实至小规格金币的正面图案。 “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发行之初,小规格金币的正面图案,便固定为平视“天坛祈年殿”。1986年增加大规格“熊猫”币,才增加了俯视“天坛祈年殿”正面图案。同一座建筑,平视与俯视,成为“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主体。 粗看上去,小规格“熊猫”金币的正面图案,似10年没有变更,但实际,中间另有更新。放大币面图稿,就会发现,1982至1987年用的是同一图,而1988至1991年,用的则是另一幅图。其中最大的区别有二:其一,第一图的取景角度,似更远一些,主台阶左右的两侧台阶,在币面有所反映,而第二图,因为角度较近,两侧台阶只略略有一些影子;其二,第一图迎面,是中宽两头窄的3开正门,而第二图迎面,却类似4开同样大小的窗户。相比之下,前者自然更为准确。 1992版小规格“熊猫”金币正面图案,由童友明重新设计、雕刻。其中取景角度延续第二图,但第二图迎面窗户的小失误,在此得到了纠偏。也就是说,小规格“熊猫”正面图案第三图,是前两图的升华与完善。 但新10年新气象之“新”,主要还是体现在新置于主图外的外圈上。严格地说,“外圈”格局,1984年曾经有用,当年推出12盎司金币,因尺幅过大,临时变更正面图案,采取主图之外另设外圈的构图。但说“圈”并不严谨,因为它是用装饰线条相围的,而外圈内,左右另镌有花纹图案。相比之下,1992版小规格“熊猫”金币正面图案外圈,才真正有“正”的意味。从视觉上看,它似乎在主图外加了个取景的“框”,使之在集中突出建筑艺术的同时,又提升了祈年殿的端庄色彩。 圈内圈外的底面,分别采取不同工艺,专业名词叫“反喷砂”。内旧为镜面,现改喷砂霜面,与主图亮面形成反差。外为镜面,又与上国号、下年号的喷砂工艺形成鲜明对比。反差与对比之中,天坛祈年殿建筑的细枝末节,既有恢宏的体积感,又有辽阔的纵深感,也极大地丰富了它的表现力。 1992年版小规格“熊猫”金币正面图案,得到了业内业外的高度认可。从这一年起,它始终伴“熊猫”远行,且为之后的双金属币的制作,铺平了道路。(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