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等了40年,结果风格不搭!《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系列让人心累!

2023年11月8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中国古代文学家(五)》纪念邮票,一套五枚。这是自1983年至2023年间发行的第五组邮票,跨度达40年,实属罕见。整整四十年,23位古代文学家的风采通过邮票展示,但我们不禁要问:这系列邮票究竟传递了什么?风格的渐行渐远从第一组到第五组,《中国古代文学家》系列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第一组由刘凌沧创作,后来的设计者却各具特色,致使整个系列的风格愈加松散。邮票的设计本应是一种连贯的艺术表现,但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作品。这种现象就像一场音乐会,原本应该和谐的乐章,却因为乐器演奏风格不同而变得支离破碎。不同的设计者用不同的手法让原本可以统一的系列,最终变成了各自的独立作品,简直让人感到无奈。邮票枚数与规格的变化再来看邮票的枚数和规格变化,前三组都是四枚,第四组跳到了六枚,而第五组又变成了五枚。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邮票的统一性,也让收藏者感到迷惑。每一组邮票都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就是我,接下来的你无从预料。”而在邮票规格方面,第一组的31毫米x52毫米与后来不同规格的邮票交替出现,更是让集邮者们的强迫症无从遏制。我们回想一下,如果一个系列的邮票要用不同的尺寸、不同的设计风格去展现,收藏者如何能够将它们视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呢?这就像在看一部电影,剧情连贯却在每个转折点都换了导演,观众很难保持连贯的情感投入。发行时间间隔的无序此外,发行时间的间隔也是一大问题。1983年、1994年、2013年、2015年、2023年,发行间隔长短不一,这无疑反映出该系列邮票在总体规划上的失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世界】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这样的时间安排让人联想到一个长途旅行,途中不断停车,结果每次停下的地方都没有任何相关性,令人倍感乏味。集邮者们在期待新邮票的同时,也在苦苦等待系列的最终完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只有期待变成了失望。面值和荧光喷码的变革再说面值,第一组邮票的面值变化让人哭笑不得,从8分到70分的跨度,反映了邮政资费的变化,也无形中增加了收藏的复杂性。荧光喷码的加入无疑是工艺的进步,但与前两组邮票相比,明显的缺失让收藏者们在比较时感到一种失落。究竟是为了追求技术的进步,还是忽略了邮票设计的艺术性?反思:邮票系列的未来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家》系列邮票的漫长历程让人既期待又失望,风格的不统一、发行的不规律、面值的波动,种种问题都使得这个系列变得支离破碎。作为集邮者,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难道我们只能把这些邮票当作历史的见证,默默等待新一轮的改革与统一吗?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整体协调、风格一致的邮票系列,而不是每次都被迫接受一盘拼盘式的展示。未来的邮票发行方,能否认真考虑一下系列的整体性?希望在规划新的邮票时,能够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系列那样,在短时间内完整地展现出一个主题的精华,而不是让集邮者们在漫长的等待中,成为了爷爷奶奶。集邮的乐趣本该是欣赏,而不是一味的忍耐。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