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和第三套人民币同时期发行的硬币:长城币。
长城币
所谓的长城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1980-1986年间发行的流通硬币。但是,它们还不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硬币,第一套硬币是铝分币,也就是老人经常说的“小白钱儿”。
▲我国发行的第一套流通的硬币回归正题,作为发行了7年的硬币,一共只发行了四个面值,又因为1元的背面图案是万里长城,所以又叫长城币。
小编把发行时间和发行数量列出来,藏友们可以参考一下: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藏友们这下知道什么年份的什么币比较值钱了吧,快在家里找找。其中,一元的长城币由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铸造,生产周期跨度5年之久,于是就产生了很多的版别。
普制币和精制币
其实在长城币发行的时间里,我国一共发行了7套长城币,只是说1980、1981、1983、1985这几年发行的比较多而已。那中间剩下的几年都发行了什么呢?
这就要来说说精制币了。可以看到,精制币和普制币有明显的区别:精制币采用了币坯冲切抛光、模具喷砂处理、币面凹部抛光至镜面、单一操作包装等特殊工艺,所以图案和文字轮廓比普制币要清晰完整。而且1982、1984、1986年这三个年份只铸造了精制币。
喷砂工艺不同
不同的造币厂铸币时的喷砂工艺也不同。
上海造币厂生产的精制币喷砂密度相对较大,属“重喷砂”;沈阳造币厂生产的精制币喷砂密度相对较小,属“轻喷砂”。
80年长城币的版别
1980年壹圆是长城币由上海造币厂生产。前期生产的长城币背面长城图案前面左侧城楼上方的箭楼部分,无砖的缝隙痕迹,整个箭楼墙面呈一个平面。后期生产的长城币背面长城图案前面左侧城楼上方的箭楼部分,布满了砖的缝隙痕迹,凹入部分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无镜面效果。
无砖和有砖的原因主要是造币厂对后期铸模进行了修正。因此,1980年有砖版也可说是壹圆长城币的定型版,而无砖版也可称为“试验版”或“错版”。
81年长城币的版别
81年长城币有凝霜、镜面和普通三个版别。凝霜版沈阳造币厂生产,币面凝霜效果明显,凹入部分均无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色彩一致、清新整洁。币边直、齿长呈直角状,币身较厚,凸显大气。币正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及“1980”年号的字体,笔划宽平、粗细一致、尽显稳重,币的整体特征与1980年无砖版基本一致。
镜面版沈阳造币厂生产。币的凹入部分镜面感强,无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清新整洁。币的边齿形状、币身厚度及国号年号字体特征,与凝霜版完全一致,与1980年无砖版壹圆长城币的整体特征更为相近。
普通版沈阳造币厂生产。币的整体金属质感较强,缺少柔和感。凹入部分有较多的线状铸造纹理,币面显得较为凌乱;国号字体笔划“竖”粗“横”细,年号字体细窄、凸起感强。币的边缘滚边处理程度较大,币身厚度较凝霜版、镜面版要小;整体品质与凝霜版、镜面版相差甚远。
83年长城币的版别
1983年壹圆长城币由上海造币厂生产。币的背面长城图案上方的凹入部分,也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背面凹入部分的片状铸造纹理较轻,无镜面效果,币的特征与1980年有砖版基本一致。1983年壹圆长城币继承了上海厂的风格,可谓是1980年有砖版壹圆长城币的翻版。
85年长城币的版别
85年长城币分为窄距与宽距两种版别。1985年壹圆分别由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生产。上海造币厂生产的1985年壹圆长城币 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正面的年号字体较小、字间距较窄;二是背面长城图案上方的凹入部分,也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但较1980年有砖版的程度要轻;三是背面长城图案中右起第二个城楼下方的第二个台阶,与第一个台阶呈夹角状;币的凹入部分没有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显得较为整洁清气。沈阳造币厂生产的1985年壹圆长城币, 正面的年号字体较大、字间距较宽;背面长城图案上方凹入部分无彩虹状痕迹,长城图案中右起第二个城楼下方的第二个台阶,与第一个台阶呈平行状;币的凹入部分有杂乱的线状铸造纹理,金属质感较强。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长城币:藏友们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欢迎在留言处和小编分享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