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这项曾经风靡一时的爱好,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年新邮的发行预定情况显示,预计将有一半以上的订户选择弃订,其中不乏一些曾经的大小版预订户。如今,只有最铁杆的集邮爱好者会继续坚持,这一现象无疑反映了集邮市场的萎缩和困境。为何曾经的集邮热潮会沦为如此局面?在这一背景下,集邮的未来何去何从?
发行量降低却难以升温
为什么发行量已经下降到600多万的水平,却仍然面临打折的局面?回顾2006年,邮票的最低发行量达到了680万,使得那一年的邮票在市场上火爆了十几年,甚至到今天仍然是编年票中的佼佼者。
而如今,尽管发行量降到了600多万,集邮市场却依旧疲软。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集邮人群的剧烈萎缩。十八年前,中国的集邮爱好者人数至少是现在的十倍。2006年的680万发行量,面对的是1600多万的集邮人口,自然能够引发强烈的市场反响。与之对比,现在的发行量在仅有的70万集邮者面前,显然难以产生足够的市场热度。这一现状不仅令发行方困惑,也让收藏者感到失望。难道说,曾经的集邮热潮真的要面临终结?
集邮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尽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大部分人依然难以将收藏作为一种奢侈的爱好。
八九十年代,集邮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因为邮票的升值潜力,订购邮票不仅是兴趣使然,更是投资的一种方式。然而,时至今日,集邮的投资回报已经远不如从前。原本能赚到钱的收藏,变成了亏钱的买卖,导致如今的集邮者人数急剧减少。预计再过十年,集邮人口可能会减少到30万,甚至更少。这一趋势不仅让邮票发行方感到困惑,也让收藏者感到焦虑。
集邮市场的改革与希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现状,邮票发行方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现行的邮票预订制度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近年来,网上打折票的泛滥,导致了面值预订的虚假繁荣。这种情况使得许多集邮者对新邮失去信心,选择弃订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发行方必须做出实质性的改变。首先,邮票发行方需要破旧立新,改革新邮销售和预订政策。要大刀阔斧地改变邮票选题和设计,使其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和需求。其次,发行方必须放弃“割韭菜”的短期盈利思维,真正关心集邮者的利益。如今市场上出现的大量垃圾产品占用了宝贵的资源,发行量应当有所调整,减少这些无用产品的出现,让利于民,才是根本之策。最后,邮票的使用范围也需要扩大。当前,中国邮政的邮票仅限于信函和包裹,而其他业务只能用现金支付。如果邮票能够在更多的邮政服务中使用,如快递和国际小包等,这将极大地推动邮票的消费和传播。虽然这一设想看似理想,但只要邮政部门和快递公司能够携手合作,实现这一目标,集邮市场将会焕发新的活力。集邮的未来究竟会如何?面对市场的萎缩和困境,邮票发行方是否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让集邮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还是会让这项曾经辉煌的爱好最终走向消亡?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证明。希望在未来,集邮市场能够迎来一场真正的变革,让集邮重新焕发活力。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