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邮持续打折,2025年再不改革,集邮凉凉?

2024年已过大半,而2023年大版册的价格已降至800多元,整箱售卖的情况比比皆是。这让人不禁疑惑,大版册的价格怎么会跌得如此惨烈?往年虽然套票打折成了常态,但大版册至少在未大面积上市前还能保住面值。可今年呢,大版册竟然也无一幸免,价格下跌得如此夸张。这种情况让人不得不对2024年的大版册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如果2023年的情况继续延续,2024年的大版册恐怕也难逃被打折抛售的命运。那么,曾经靠摇号或者高价才能预订的大版册,如今为何会走到这步田地?市场困局背后的深层原因。
过去几年,邮政对大版册的预订量一直控制得比较稳定,即使在行情最好的时期,大版的预订数量也没有大幅增加。而从2024年开始,邮政取消了摇号制度,理论上来说,这应该导致大版册的预订资格越来越稀缺,毕竟随着自然减员,预订量应当逐渐减少,生产也应该相应减少。但事实却并非如此,2024年的大版册生产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可能继续增加。2024年上半年邮票的平均发行量为659.67万,虽然较2023年全年邮票的平均发行量有所缩减,但这并没有阻止市场上大版册的数量不断增加。大版册的生产量增加,意味着市场供给过剩,而市场需求并未随之增长。邮政局依然大肆生产这些大版册,最终导致大量库存积压。即使一些大版被制成了资料册,依旧无法消化过剩的供给。这一系列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市场的需求在急剧萎缩,邮票的市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繁荣的集邮世界。如今2023年的大版册已经跌至800多元的低价,这种情况若不加以控制,2024年、2025年的大版册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行业的无奈与集邮者的困惑,造成这一困境的核心原因是集邮人口的锐减。如今集邮的主体是60后到80后,这些人群正逐渐退出市场。而90后和00后对集邮几乎没有兴趣。虽然邮政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吸引年轻人加入集邮,但效果甚微。年轻人不关心邮票的升值潜力,更在乎的是邮票的设计和题材。然而,中国邮政在题材选择上却依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无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各国的邮政部门已经开始通过购买大IP来设计邮票,例如乐高的邮票设计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邮政坚持的传统题材年年打折,老预订户在失望中流失,新预订户也因为缺乏新意而不愿入坑。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到2025年,新邮预订可能会迎来大规模的弃订潮,届时中国邮政的集邮市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改革之路:邮政该何去何从?
要想挽救集邮市场,中国邮政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步是严格控制发行量,按照实际预订量生产邮票,避免供过于求的局面。比如预订量为400万套,发行量应控制在450万以内,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打折邮票冲击市场。其次,可以借鉴《货郎图》无齿票的成功经验,将邮票的发行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通过摇号制度增加邮票的稀缺性。若每套邮票都能成为“短腿”,即发行量远低于需求量,那么新邮立马就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甚至可能引发一波新的收藏热潮。此外,邮政还应扩大邮票的实际使用范围,使其能够在更多的邮政服务中发挥作用。这一举措不仅能增加邮票的实际需求量,还能提升邮票在公众中的曝光率和使用频率。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邮政部门做出巨大努力和创新。未来的出路:邮政能否担起改革重任?
2025年将是邮政改革的关键年,如果邮政部门能够下定决心,采取上述措施,那么集邮市场的未来依然可期。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邮政部门能否真正下狠心解决这几十年来的顽疾?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继续拖延下去,集邮市场的萎缩恐怕将无可挽回。如果邮政部门依然选择固守旧规,不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那么集邮者的数量可能会继续锐减,最终导致这个曾经繁荣的市场走向衰落。2025年,新邮是否会再次成为市场的弃儿?邮政能否勇敢地迈出改革的步伐?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未来的集邮市场,还会有生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