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份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印发的《关于严肃邮资票品经营销售纪律的通知》文件引爆集邮圈,本来不想吐槽这份槽点累累的文件,但是昨天无意中发现一份27年前的邮刊,让我又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
这是一份民间集邮刊物《中华集邮剪报》的试刊号,发行于1997年10月。头版左下角有一则《邮电部下文——严处违规销售邮票的企业和个人》的文章。这里面提及的违规销售票品的行为,在前几天刚下发的那份《严肃销售纪律》的文件中,基本都能找到。也就是说,对于邮资票品销售这一基础操作中的一些违规现象,中国邮政用了27年还未解决。何也?究竟是太难解决,还是根本不想解决,又或者是,问题的根源在于邮政本身,根本无法破局?
就比如说,邮政认为打折的根源在于卖大户,我就不说市场上那些整包整箱的货从哪儿来的,我就问一个问题:打折的根源,到底是打折预订,还是所谓的卖大户?打个比方,我是某大户,预订了一万套票,但是都是面值预订,或者最多是9折预订,那请问,我还会像文中提及的那样,五折抛售吗?换个角度,我就是个散户,只订一套,但是是5折预订的,那即便我只订了一套,但只要6折卖出,我就可以获利。所以,打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不言而喻了吧?
文中又一个槽点,是要求“断版下发”。众所周知,“破版”是中国邮政的绝世独创,全球唯一,绝无分号,不仅被普通集邮爱好者诟病,也被郭润康等著名集邮家批评,邮政的解释是“保护大版预订户利益”,行吧,去年大版册现在市场价多少,预订价又是多少,请问邮政,你是怎么保护预订户利益的?预订户亏的钱,请问你能补贴上吗?说白了,不还是为了卖自己的产品册吗?一套面值几十元的大版,装个册子,能卖几百甚至上千,集邮者吃了几年亏,马上就会还以颜色,看看现在的产品册还有多少,卖出去的又有多少?
之前“破版”,差不多也就撕个口子,本身就已经够恶劣的了,现在更甚,要求“断版”。邮政不仅不收敛,反而在破版的路上进一步作死。大家都说,按目前的行情,2025年的新邮预订肯定一败涂地,邮政这个时候出台这样的文件,是为了提前挽回一点颓势。但是我不知道邮政是不是做过基层调研,拍板的领导到底是在想当然还是有充分的市场论证,有些集邮者预订多套就是为了凑个撕口大版的,现在要求“断版”,这不仅不会挽回新邮预订的颓势,反而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减少预订量,因为那些撕口大版的收藏者肯定不会再订了。搞笑吧,这就是邮政,出台政策总是自以为是,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文件中口口声声说违规销售破坏市场,影响恶劣,可是经过这么多年,大家早已看清,是中国邮政自己在带头违规、破坏市场。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玩新邮,每年集邮报刊上刊登多少对中国邮政提意见甚至是不满的文章。销售期内面值供应,可是发行当天就推出数倍于面值的产品册,集邮者想买大版,必须花大部分资金在没用的空册子上,这样公然违反规定的行为,难道不是邮政自己带头干的么?
20多年前,新邮图稿还能提前半年公布,那时每年新邮预订时基本都能看到次年的大部分图稿,现在倒好,不仅图稿没有,很多时候连计划都没有,这真是闭着眼睛瞎JB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技这么发达,PS运用这么娴熟,图稿反而公布得越来越晚,等公布之后,集邮者再不满意,也没时间再改了。集邮者交了预订金,可动不动就来个“首日本网点无法供应”,邮政的信用破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邮政自己也知道枚数多、面值高的邮票一上市就打五折,既然如此,你为何要设置这么多枚数、这么高的面值呢?去年的《太行山》,6枚、8.9元市场都扛不住了,刚发行的《秦岭》,却足足9枚、13.2元,这还不算,还要发行小版,《太行山》中间的附票让邮政心疼得要命,今年说什么也要加上面值,足可谓恶劣至极!看看以前的邮票,从低面值到常用面值到高面值,一套票面值多样,既能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又能减轻集邮者的经济负担,而现在呢?80分的全年都看不到几枚,却还要发3元的,还要大小版一起上,邮政难道真的不知道现在的市场行情?难道真的不知道这样的邮票注定了一上市就会深陷打折泥潭?又不肯少圈钱,又要不打折,真是既当又立,嘴脸之丑恶可见一斑。
几年来,我在各大集邮报刊都看到集邮者对于新邮发行的各类建议,但是,没有一条被邮政采纳,这就说明邮政压根就不想好好发展集邮业务和集邮市场,更不想和集邮者形成良好的经销关系,这种“自绝于人民”的做法,就是当年“中国人民邮政”丢弃了“人民”的现实写照。中国邮政的聪明才智,全用在歪门邪道上,什么摇号,什么特供,什么特殊版式,什么印刷创新,唯独在服务和邮票设计这种普遍性、基础性业务上,最不走心。不过也没事,等这批老头子老太太故去之后,我看新邮卖给谁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