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短腿品种现状如何了?

短腿或是叫做量小品种,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八九十年代就有这样的概念了。80年代末发行的红佛和盼盼小型张就属于此类,当年小型张的发行量还是800-1000万,但这两枚都是180多万,比正常的少了很多。
不过那时的短腿品种不多,几年才一个,到了90年代随着行情越来越差,邮政又开始发行短腿,1995年的世乒赛小全张、桂花无齿小全张和1996年的宝鼎无齿小型张就是那个时代短腿的代表。
其实短腿的历史还要更早,老纪特时代就有,只不过那时集邮人口很少,收入又低,几乎没有投资意识,邮政发行短腿更多的是为了赚取外汇。
五六十年代发行的几种小型(全)张,发行量稀少,最少的梅兰芳小型张只有2万,最多的关汉卿小全张也仅25万,和当时的套票对比要少了很多。
之后文革开始,小型张停发,直到1978年小型张回归,但发行量依旧是短腿的设定。
1978-1980年的小型张发行量最少的10万,最多的25万,几乎是和老纪特时代一样的待遇。
1981年之后小型张发行量虽然涨了,但截止到1987年依旧不多,仅80-400万,差不多是套票最低量的一半,也可以算作短腿。
老纪特和早期JT票的小型(全)张是短腿中含金量最高的,因为他们都是年册中的必要品种,至少是和套票不同的图案,收大全套,这些是必入的。
此外还有一种短腿就是正规军的不同版式。
这个其实老早也有了,比如老纪特时代的无齿票,有齿票发行量100万,无齿票仅几万套,但仅仅是无齿,并没有任何图案上的不同;还有1980年发行的中美小版,可以说是最早的版式二了,正规大版50套,小版仅12套,发行量2万版。
编年票初期的短腿基本上就是这两个品种的延续,只不过无齿票改成了无齿张,小版(版式二)品种则更多了,版式上的设计也更加新颖。
短腿的含金量和需求量相关,如果是老纪特和早期JT小型张那样的短腿,无疑含金量是最高的;
无齿票和小版历史悠久,虽然是不同版式的衍生品,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含金量算是第二梯队;
但到近十几年发行的短腿含金量直线下降,都是些什么玩意,本票册、长卷版、丝绸张、四连张、双连张、宣纸小版、全张邮折、佳邮纪念张、全息小版、四方连风琴折、三地小全张、三地小本票……短腿品种越来越多,但含金量却越来越少,全部都是套票的不同版式,甚至是不同纸张,越来越没意思。
虽然这些品种发行量不大,尤其是近几年,多的15万,少的不到10万,比早期的小型张量都少,但为啥却涨不起来呢?反而这几年价格相对坚挺的只有货郎图无齿票,套票目前依旧30+,因为这是经历过老纪特时代的短腿品种,虽然发行量高达96万套,比那些乱七八糟的短腿多了不少,但依旧保持一定的生命力。反观近几年的新类型短腿,有的是昙花一现,有的甚至还打折了,大部分成为鸡肋。
邮政之所以发行短腿是为了刺激行情,吸引大家购买,只有量足够少才有升值潜力。但这些新类型短腿都是套票的衍生品,实在没啥意思,作为收藏品种,可有可无。
倒不如邮政每年选几枚小型张,缩量发行,如200-300万,预订户摇号供应,没有零售。虽然发行量不是十几万那么少,但200多万的小型张是要进年册的,需求量可比那些所谓的短腿高多了,市场的认可度也很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希望烂七八糟的玩意邮政还是少发吧!
来源:邮海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