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集邮往事:以旧充新,造假挨揍的故事

   作为一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集邮和我们的童年紧密相连。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但是那里曾经是国内最大的研究院,50年代的大学生有1000多人,仅北大,清华这两个学校5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就有100多人。
      很多人因出身不好,家里成分是资本家,毕业后就只能分到那里。
       6岁上学前,爸爸带我去北京旅游。
       他是因公出差,而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点感觉没有,但在宾馆旁看到了一个外文书店,里面有漂亮的儿童小画册。
       我非要要那个,那个当时15元,爸爸不买,嫌太贵了。
     他便带我到旁边的邮局,买了几套漂亮的邮票给我。有旦角和益鸟,还有一套奔马。
       这就是我与邮票的第一次邂逅。
      上学后,班里一个华侨的孩子,家里的老纪特邮票有很多,总带我去他家看,我们还看他家很多集邮杂志和书,上面有很多外邮的图案。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了,那时刚上小学三年级。在利益的驱使下,孩子们的行为也变了。
       我赚钱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给考不好的孩子冒充家长签字,我当时的连笔字,模仿的连大人也看不出来,一次收费两角钱。
     还有就是从市场上买那些日戳很微小的信销票,回家后刮戳,然后加价卖给楼上的大几岁的孩子,让他去想办法更高价卖出。
      我把国外票用小刻刀小心刻下,把背面的字体清刮掉,华侨孩子负责让他哥做背胶,然后华侨孩子在学校销售。
      我不出面,利润我俩平分。那一个月,我平分到12元。下个月这事儿就被人发现了,华侨孩子被人打了。至此,这事就结束了。
     小学四年级后,因邮票大量印刷,我们基本都退出了集邮,一直到后来的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