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年发行《故宫博物院100周年》邮票,这种故宫个票销量百万套

中国邮政公号正式爆料了,2025将发行的《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邮票的消息。
故宫文创是文创类的顶流,天花板一样的存在,因此各地都在学习故宫文创。故宫文创出圈是因为品牌。中国邮政与故宫文创合作,也是可以学习和借鉴故宫文创成功的理念和价值。
这也是为何,中国邮政发行了《故宫》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也是为了与故宫深度合作。
不知道多少邮友注意到,故宫发行的龙年藏书票系列,其中有一种可以说圈外卖爆了,仅二个平台的几家店销售量近10万,预计全平台销售量过百万应该很容易。
而这类为文创开发的个性化邮票,可以看到,完全不影响集邮市场,大部分购买者应该非集邮爱好者,而是喜欢故宫文化的圈外人士。
因此,文创的邮品,是不影响邮票市场体系的。这是故宫的品牌价值。因此对于这类文创,圈内也没必要抵制。能成为爆款自然有原因在。而这类购买的人群,更不为认为升值而购买,而是文化消费。
各大平台全是种草的...因此认为收藏只是为了保值增值的,只能说是圈内一部人的想法,但不代表更多年轻的群体。就和现在最火的集换式卡牌一样,不要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想象现代的年轻人的想法。
而这类藏书票的目标群体,更不是集邮群体了,因此也没必要吐槽,增值保值的,或使用问题...毕竟1.2元面值,卖20元左右,谁会当1.2元寄信用...
在这款藏书票卖爆后,还有很多文创的个性化邮票开发,而且全是单枚的版张,可以看到中国邮政还是放宽了个性化邮票的权限。
而其它邮总发行的个性化邮票,一般包含至少2枚到4枚个性化邮票...
毕竟故宫顶流,合作的化也开了更多的单枚版票的绿色通道。
兴趣社交平台全是种草的...
邮票品牌的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看到品牌的价值,但中国集邮的品牌一直比较负面,正是因为没有保护好品牌效应,邮票预定和产品册开发的营销方式,仍极为落后。虽然全国集邮网点分布下,制定的摊派任务,却又无法控制每个分公司的低价倾销给邮商,导致邮票大幅的打折。
邮票打折下,中国邮政及旗下的中国集邮品牌受到负面的影响,也就没有了品牌效应。这也是目前到处是负面舆情的情况。
其实邮政应该重新树立好自身的品牌,这样中国邮政自己的品牌价值也会提升不少。
而这个第一步,就是想办法解决新邮打折的问题及邮票使用通畅性。纪特邮票作为邮票的基本盘,地基牢固了,未来向上延伸的文创邮品也会更为出圈。
很多邮友讨论,如果取消内部结算价,邮票是否还会打折?其实这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邮票是法定的有价证券,是国家支撑下,才可以发行的邮资票品,如果没有内部结算价,那么势必邮票发行模式要全面改进,毕竟大户不是傻子,投资大量的钱,就是为了生钱,没有折扣,邮商也不会1元买入,0.5元卖出了。如果没有了结算价,地方公司也没有了摊派任务,而与大户合作,低价供货或预定了。但同时,新邮预定量估计也会断崖式下跌,谁也不敢做这个主...
因此客观来分析,取消内部结算价不可能的,这个前提是取消地方集邮公司...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提到结算价却可以影响到邮票的折扣率。就像2017年前后,打折票市场最低3折,到现在近5折,就是因为2019年提高的结算价。
因此提高结算价的效果很明显,但取消应该不可能的...邮票只会因提高结算价,打折幅度会减少,但取消不是现实的。同时与发行量一样,减量同样也改变不了打折,毕竟题材为王的时代...
因地制宜
而不少邮友观点,单纯的减少邮票发行量减少,可以改变吗?
这还是一个想法不够全面的问题,市场量供于市场进行炒作,就像2000万发行量时,有人说1000万不打折,当发行量减到1000万时说700万不打折,现在不依然打折依旧。谈只要减量就不会打折的,都是太单纯的想法。说实话,就算发行300-500万。该打折的品种仍然会打折。因为是供求不平衡。
按品种定量,是未来的趋势。
就像法国邮政很多邮票发行量只有几十万套,而发行的《迪士尼创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小本票,发行量400万,市场仍然卖爆了。差了10倍的发行量。
发行资料
发行日期:2023年9月4日
小本票:含12枚邮票
面值:13.92欧元
发行量:400万
因此邮票题材与市场更是密切相关,发行量300-500万,如果没有破圈,圈内除了预定户外,更多的邮友喜欢的邮票,选择自提购买。如果题材不好,设计不行,圈内都没人会买,更别提圈外的。
但邮总无论是什么题材都会发行产品册,是因为邮票发行的政策,提高大版稀缺性导致。但这种方式本就错误的。很多邮商6-7折预定的票,为什么有些品种会亏本5折销售,因为砸在手里没用,还不如回笼资金,而用市场有一定需求的品种赚钱回本就好。
因此目前邮总制定的销售策略,与如今的市场格格不住,也导致大版邮票被打入市场"冷宫"。因此大版邮票的发行,应该单一渠道,从简制作,降低售价,公开销售,让真正需要的人买到,而不是仍采用高溢价,再到渠道分成,卖不出去的情况,分公司再低价倾销给大户。这种模式,已经快到邮市给毁了。越晚的改变,流失用户群体越多,大版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位,在地上被摩擦...
因此,目前邮票发行的策略,还是应该保护好基本盘,扩展不影响集邮行业的文创邮品,圈内弊病就是增值盈利,圈外就是喜欢的文化消费。发行确实要走不同的目标用户,保护好预定户利益,再寻求更多的增长点。
因此,对于文创类个性化邮票,小集个人是不抵制,不购买。毕竟格局放大,让更多喜欢文化收藏的人,了解邮票也是一件好事。
不破不立
另外,也有普服的改变。邮票是普服,享受国家贴补,因此对于邮票使用上,做为邮政企业来讲,只要用票了他们就会各部门结算,但肯定普服100%是亏损的。这也是为什么,邮政不会主动让大家贴票,很多贴票包裹的邮友也常说,在线下单是没办法选自贴邮票选项,只能到网点后,让网点工作人员下拉选择:自贴票!
但对于客户来讲,只要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本来就是邮资的预支付,本不应该区别对待。但实际上,为了企业的利益,也增加了使用的麻烦程度。但还好,国家邮政局一直在监管,才让现在最起码可以使用比较通畅。这方面如何改,也是对于往年超量发行,预计存量百亿的打折票,改变命运的关键。
当然,回头看是反醒,向前看是发展,集邮行业对于中国邮政来讲确实九牛一毛的存在,毕竟7987亿元的营收。邮票发行面值只有10几个亿。
而更不要提邮政储蓄2023年15.73万亿的规模...
虽然邮票的营收对于邮政是九牛一毛,但始终是代表邮政的品牌,如能为了提升品牌价值,毕竟邮票始终是邮政绕不过的一个弯...
对于文创邮品,圈内的看法需要打开格局,对于邮票发行,需要邮政打开格局的...希望某一天,邮政和邮友真的可以双向奔赴,如果有了好的品牌效应,保护好预定户的利益,种草和口碑传递下,邮政的品牌价值才会越来越高,而不用再攀高枝,寻求顶流合作,而是各大IP寻求与邮政合作。邮政的自身优势本身就是王炸,拿了2个王,3个2,部分的牌却没打好...
以上仅代表小集个人观点,不一定大家都认同。写着写着又写多了,3000字邮友们辛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