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取消发行的《喜鹊·鸽子》普通邮票背后的故事→

再探取消发行《喜鹊、鸽子》普票之原因
图1
《喜鹊、鸽子》是原定于1986年发行的一套普通邮票,邮票套号是“普24”,1986年第9期《集邮》杂志曾经报道其发行资料(图1)。
   
图2
当年,这套普票没有按计划发行。次年第2期《集邮》杂志在新邮预报栏目中报道:邮票发行局1986年第19号关于“喜鹊、鸽子”普通邮票的发行通告作废(图2)。
《中国邮票史》(第九卷)说明取消发行这套普票的原因是:“原计划发行的‘喜鹊、鸽子’胶印普票,是在1985年通信用票供求矛盾较大,作为补救措施,临时确定设计发行的。目前通信用票紧张的状况有所缓和,加之一套普票只发行两枚,枚数太少,故决定取消发行。”
集邮者普遍对这样的说明存有疑问,主要是基于被取消发行的这套普票是已经印制完成的。这套普票已经印制完成的判断源于该书的如下说明:“从上述预报资料看,这套普票到新邮预报时,已印制完毕,只待择日发行,发行日期应在10月”;及邮票发行局在决定取消发行《喜鹊、鸽子》邮票的同时要求北京邮票厂做好善后工作:“由厂里指派专人清理,包括清点印版、过轮纸、印样、邮票印品等,并按规定全部销毁。”
 难道“已印制完毕”的一套普票,因为“通信用票紧张的状况有所缓和”就可以销毁吗?“喜鹊”邮票面值4分(本埠平信、外埠明信片的邮资),“鸽子”邮票面值8分(外埠平信邮资),都是当时最常用的面值,消耗量很大,完全可以采取暂缓发行的方式。而且一套普票因为只有两枚也不是取消发行的理由,因为此前还发行过全套一枚的普19《北京长话大楼图案普通邮票》(图3)。   
图3
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对销毁已印制的邮票是非常慎重的。《中国邮票史》(第七卷)在介绍撤销发行“京剧脸谱”邮票时,说明当时邮票发行局曾抱着一线希望,请示“为了避免经济损失和考虑到外界已有所知,应选择较适宜的时机发行,不作撤销发行处理”。
图4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介绍了当年对纪118《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邮票的处理情况:“文革”开始后因为对已印制完成的纪118邮票提出多条意见,时任邮政总局副局长的苏幼农提出政治帐和经济帐要联系起来看,因为邮票构图(图4)基本上是突出毛泽东思想的,印制费用8万元不是个小数,故两枚邮票应保留,但纪118的发行仍被搁置。后来中共中央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保护国家财产、节约闹革命的通知》,邮票发行局再次要求发行纪118(其中说明了“在经济上也可避免8万多元的损失”),该邮票最终得以发行。
即使是“小一片红”邮票,在1968年11月23日决定“收回封存”后,邮电部在同年12月25日与外交部联合向周恩来总理的请示报告中,还提出“全国一片红邮票是我国象征性示意图,并没有任何文字标明,任何人都不能以此作为领土边界的依据,故已经印刷的邮票仍可发行”。(见《中国邮票史》第八卷第339页该请示报告的复印件,后按外交部的意见改为“今后也不再发行,全部销毁”)何况《喜鹊、鸽子》普票并不涉及政治问题,如果在决定取消发行时,这套普票还没有印制或仅印制少量的话,前述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而已印制完毕的普票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理由是不会销毁的。
当年安排发行《喜鹊、鸽子》普票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普通邮票和纪特邮票供需矛盾十分尖锐,邮票厂生产能力又一时增加不上去。恢复生产胶印普票,可以缓解邮票发行的紧张状况。”《中国邮票史》(第九卷)将“取消发行的‘喜鹊、鸽子’普通邮票”编在“普通邮票发行工作中的探索”一节中。显然发行这套普票是具有试验性质的,然而不仅这套普票被取消发行,且此后我国再也没有发行胶印普票(不包括普无号M)。这是否说明胶印《喜鹊、鸽子》普票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该邮票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是不得已而销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