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一条大街,北起美术馆东街,南至东长安街,全长一千八百米。王府井大街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称丁字街。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街东侧曾建十王府,故得名十王府街。清代称王府井大街,因临街曾有王府所用甜水井而得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修筑了石渣路。民国期间王府井大街分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因该段有清乾隆时为官员饮马而设的八个石槽而得名;南段才是王府井大街。1935年,在这里修成了北京市第一条柏油马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旧称,1965年更名人民路,1978年复名王府井大街。自清末至今,王府井大街一直是北京城区商业最繁荣之地,因为寸土寸金,所以有金街的美誉。
王府井邮电局,是王府井大街上的重要邮政通信设施,始建于1927年,为一座邮亭。1949年2月,解放军北平市军管会物资接管委员会交通部邮政接管处接管北京邮政时,王府井大街邮亭为“北平第一邮亭”,为当时京城6个邮亭之首。1949年11月,位于王府井大街98号的八面槽东城储汇办事处经过改造成为邮电支局,称八面槽邮电局,编号18支局。1981年,北京邮政对所属支局所重新编号,王府井邮电局被编为6支局,局号一直沿用至今。“文革”期间,王府井邮电局曾更名“人民路邮电局。”
置身祖国首都的心脏,王府井邮电局以方便用户、服务社会为己任,承担着北京闹市核心区域的邮政通信服务工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是北京邮政的优秀支局。为迎接共和国成立10周年,展示新中国邮电建设成果,1958年10月1日,当时的八面槽邮电局安装了邮票出售机、明信片出售机、信封信纸出售机、报纸出售机和投币式公用电话等国产新设备,成为北京邮政第一个自动化试验邮电局。
改革开放以后,王府井邮电局继续走在北京邮政服务的前列,7月23日,为落实中央书记处四项指示精神,北京市邮政局在八面槽邮电局召开改善服务、讲究文明礼貌现场会并在会长介绍了经验。同年,八面槽邮电局进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改造。1981年,为推广使用邮政码,北京邮政重新编定局所号码,八面槽邮电局正式定名为王府井大街邮电局,简称王府井邮电局,编号6支局。
1988年3月,王府井邮电局再次改建,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古老的王府井大街上。改造后的王府井局上下两层,首层是邮政营业厅,通过旋转楼梯到二层,是电信营业厅,办理集邮业务,东区邮票公司与王府井局合署办公。
在北京邮政改革进程中,王府井局敢于“第一个吃螃蟹”,1992年6月10日,王府井局作为东区局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当时有一个形象说法叫做“上船”,就是打破“铁饭碗”一贯制,经营承包,按劳取酬。1993年6月,王府井局成为北京邮政第一批微机化支局,开始走上了生产方式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
王府井大街的发展牵动着王府井邮电局。1994年,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拆迁工作启动,周边单位纷纷搬离,王府井局搬迁工作却因故搁浅,成为金街上的“孤岛”。1997年4月9日,王府井局终于告别了坚守了三年的“孤岛”,迁至经过简单改造后的东安门大街45号小天鹅酒家原址临时周转,继续为各界用户服务。
王府井局为王府井地区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牺牲,建设东方广场,拆除了位于王府井南口路东号称“京城第一亭”的大报刊亭,位于王府井大街中段著名的王府井邮局报刊门市部也于1997年撤销。1999年9月王府井大街改造竣工,步行街开街,而王府井邮电局依然处在周转困难之中。
在邮政经营体制、营销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王府井局一直冲锋在前,卓有成绩。1994年,王府井局开发了首笔明信片用户回音卡业务,赋予了普通明信片新的功能,在东区局全局推广。1996年,王府井局在北京市百货大楼设服务点,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收寄商品包裹,方便了用户,创造了效益,展示了形象。2000年3月,王府井局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设集邮专台,就集邮业务进商厦进行了有益尝试。
2003年全民抗击“非典”期间,王府井局营销员关谊成功开发中国银行个性化邮票业务,一举创收97.5万元,创造了北京邮政个人营销的奇迹。近几年来,王府井局营销队伍不断壮大,屡创佳绩,成为金街邮政的“金牌组合”,有力地推动了邮政业务的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