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青岛集邮市场偶然遇见两枚“红军邮”首日实寄封,经仔细品味,感觉这两枚封的背后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故事,值得推敲和研究,也就买了下来。
这两枚封都是从吉林部队寄出的首日实寄封,两封的规格尺寸均为:高102mm;宽167mm。封1是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监制、沈阳市兴达彩色印刷厂1995年1月生产的普通信封;封2是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监制、沈阳市沈河区美术印刷厂1995年5月生产的普通信封。但这两枚封贴用的邮票和加盖的戳记有所不同,也就产生了研究课题,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掌握“红军邮”邮票的印制和发行前后的一些知识和故事。
封1上的故事
封1(图1)是从吉林柳河寄往上海的首日实寄平信,信封面右上角贴“红军邮”邮票一枚,邮票盖销 “义务兵专用邮票首用纪念”戳,邮票下方空白处加盖吉林柳河1995.8.1.8普通日戳,封背盖上海1995.8.5.9落地日戳。此枚封上具有一个闪亮点,但也存在一个伪疑点,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探讨。那我们就从闪亮点的“红军邮”邮票讲起。
图1
所谓“红军邮”,就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于1995年8月1日发行的“义务兵专用邮票”,这枚邮票从1995年8月1日零时至1997年4月15日零时在驻东北地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中试行,是一枚军用普通邮票。这枚邮票的主图由“八一”军旗下致敬的陆海空三军仪仗兵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组成,主色为红色。早在1953年我国发行过一套军人贴用邮票,由于票面颜色以黄、紫、蓝为主,故集邮界称之为黄军邮、紫军邮和蓝军邮,后来,人们沿用这种命名习惯,称1995年8月1日发行的“义务兵专用邮票”为“红军邮”。
封1贴用的这枚“红军邮”邮票有所不同,是一枚版模变体票,因在票面图案的右下角有一暗记,用肉眼能看到坦克后方到图案右侧有一明显的黄杠,好似一束发射的“激光”(图2),所以集邮界称之为“激光票”。它产生在不通齿版票中横排第十排,纵列第三列,10-3的位置。每版50枚中只有此一枚,所以比较珍贵。除“激光票”外,在“红军邮”的不通齿版票中还存在军杠票、地雷票、花脸票和一点蓝票并称为“红军邮五珍票”。
图2
再来谈谈存在的伪疑点,也就是销票的“义务兵专用邮票首用纪念”戳。该戳形状呈椭圆形,图案由一大五角星及环绕的四小五角星组成,戳规格长50mm,宽36mm。直观此戳,还是符合邮政部门关于纪念邮戳的刻制要求的,也受到集邮人的喜欢。
1995年《集邮博览》杂志在“封片戳简”栏目报道了署名为仇发强的邮戳信息:“为配合邮电部今年8月1日在沈阳军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驻军义务兵中率先试用义务兵专用邮票,吉林省柳河县邮电局于8月1日刻制启用一枚‘义务兵专用邮票首用纪念’戳。”其形状、尺寸和图案与封1上销票的“纪念”戳完全相符。
1996年在《通化市第四届集邮展览》的展品,就有一件用此戳销票的实寄封。1997年4月15日,义务兵专用邮票试点工作结束,专用邮票停止使用,驻东北地区部队义务兵邮寄平信又恢复使用“义务兵免费信件”戳记。因此对有关义务兵专用邮票及其邮品的收集与研究,更加受到集邮界的青睐和重视。
1999年4月,有“集邮研究者”向柳河的有关集邮者和集邮公司咨询“义务兵专用邮票首用纪念”戳的情况,他们的回答都是只听其有而不见其物,对该戳竟然一无所知。邮刊上明明报道这枚戳是“柳河县邮电局于8月1日刻制启用”,实寄封也显示是一枚具有销票功能的纪念邮戳,而柳河集邮公司却不知道,因此对这枚邮戳的真伪产生了怀疑,并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在“集邮研究者”几经周折并综合各方面的线索,最后得出结论:1995年7月下旬,梅河口铁路职工张某刻了一枚“红军邮”首发纪念戳,让某县邮政职工××于8月1日以前带上邮政日戳去他那里制作首日纪念封。7月30日,邮政职工××带着邮政日戳去梅河口,到张某家制作了“红军邮”首日纪念封,并在首发当日顺利寄了出去。但以柳河县邮政局名义刻制纪念戳的事,该邮政局里没人知道,也没有在柳河使用过。至此,这枚由外地人假借柳河县邮电局名义刻制的所谓吉林柳河“义务兵专用邮票首用纪念”戳记,也就真相大白了。
纪念邮戳是邮政部门为纪念某一重大节日、重大事件或邮票发行而专门刻制的带有纪念文字或图案的邮戳,可代替日戳盖销邮票,一般只限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区分纪念邮戳和纪念图章的标准是什么?答案是:“是否由邮政部门刻用”,而非其他。实际上,这也是区分邮戳和非邮戳的最主要依据。而纵观当前邮界,部分民间集邮组织和少数集邮爱好者他们自己刻制的纪念戳和纪念图章还在满社会传递,虽然满足了个人爱好和兴趣,但是违背了国家邮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也给集邮界造成了混乱,望邮政部门加强规范和集邮人自我遵守吧。
封2上的故事
封2(图3)是从吉林安图寄往本省柳河的首日实寄挂号信,信封面右上角贴有竖联“红军邮”邮票两枚和1987年J.140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六十周年(4-3)海军战士头像10分邮票一枚。邮票盖销邮政日戳,戳上半环为吉林安图,下半环为长白山(所)和朝鲜族文字,中间腰框日期为1995.8.1.8,戳直径为30mm,是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邮政日戳。封面左下角贴有挂号函件凭证,编号为66,框内盖有安图长白山(所)红色专章。封背盖有吉林柳河1995.8.5.15落地日戳。此封具有多处亮点,但没有疑点。
图3
此封实属自然封,但寄信者运用了“红军邮”和解放军战士邮票的组合和安排,彰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长城的伟大形象和解放军战士的威武风采,让我们为有伟大的军队和威武的战士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于是就更加对此封爱不释手。
此封上的这两枚竖联“红军邮”邮票,其下方这一枚也是版模变体的“激光票”,与封1上的“激光票”相同,但此处是联票,也就更加证实了版模变体的真实性,越加显得珍贵。
此封上销票的日戳是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双文字邮政日戳,属于普通邮政日戳的一种。此戳的日期虽然是在1995年8月1日,但还是延用了我国邮政日戳第三次变更时期(1985年7月~1995年7月)的模式,也就是邮电部1985年7月29日颁发《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与使用管理规定》中明确中国邮电日戳为三大类十种的相关规定。其中普通日戳的截面分上半环、上月牙、字钉槽、下月牙、下半环五个部位。上半环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名,下半环刻邮局的邮政编码和少数民族文字。一般局所日戳直径25mm,少数民族地区、国际业务日戳直径30mm。而第四次变更则是在1995年8月开始,也就是“红军邮”首发的月份。新变更的日戳截面由原来的五个部位改为三个部位,取消上下月和字钉槽线,以及日戳上的邮政编码,不论城乡一律有局、所名称(地名),不掇局、所类别(支、所、代),戳号在局、所名称后面。新式日戳从1995年8月中下旬开始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12个城市部分邮局使用。而封1和封2上的日戳则是第四次变更后的保留品,值得珍藏。
通过学习和研究,以上两枚“红军邮”首日实寄封的故事就讲完了,望能为“红军邮”邮票的印制和发行以及相关知识做点宣传和普及。如有与实际不符,敬请知情者和资深老师加以指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