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邮票的精髓是“小”

这些年,列支敦士登邮政专门面向中国发行了中国题材的个性化邮票,如为东莞虎门2022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发行的“虎门”邮票等。这些个性化邮票都是以小全张的形式发行的,给我突出的印象是,小全张的规格都很小,约有100毫米x50毫米的样子,显得很精致。安放小全张的邮折也是小的,同样显得很精致。作为方寸艺术,邮票、邮折及其他与“邮”相关的东西,本来就应该是“小”的,“小”是邮票的精髓。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看到刚刚到手的于2023年9月9日发行的《风筝(三)》邮票,邮票的图案、色彩与前两组《风筝》邮票相比还算精彩,只是觉得邮票的规格有点大,显得有点“身材臃肿”。1980年5月10日发行的《风筝》邮票,其规格是31毫米x38.5毫米,1987年5月10日发行的《风筝(第二组)》邮票,其规格是30毫米x40毫米,而《风筝(三)》邮票的规格横向几乎不变,纵向比《风筝》邮票多了11.5毫米,比《风筝(第二组)》邮票多了10毫米,为30毫米x50毫米。一下子“发福”10毫米以上,难怪“身材臃肿”了。
仔细审视《风筝(三)》邮票,发现邮票上的风筝与天空略显空旷,其实将风筝与天空稍微紧凑一下,将邮票上下的规格缩小几毫米,让三组《风筝》邮票的规格大体统一在“30毫米x40毫米”之间,如此这般,不仅《风筝(三)》邮票更精致,三组《风筝》邮票的规格也更协调,风格也更统一。
相比《风筝(三)》邮票30毫米x50毫米的规格,同样是该规格的于2023年9月3日发行的《太行山》邮票,画面中的太行山雄关、赤壁、幽谷、茂林、天路、奇峰……元素虽然众多,却是层次丰富,疏密得当,寸幅千里,气象万千,并没有因为30毫米x50毫米规格的限制而“混沌”在一起。故邮票规格的“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邮票太“大”了固然不好,邮票太“小”了也不见得都好,重要的是,邮票画面要与邮票规格协调一致,一定邮票规格中的邮票画面太“密”或太“空”,都是不完美的。
其实我国的小全张、小型张的规格也存在偏大的现象,邮折也是大了更大,又是文字、又是图片,将本该小巧玲珑的邮折“撑”的体型硕大,使邮票与邮折之间越发显得“门”不“当”且“户”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