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从普通邮票三大选题说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邮票从普1-普32,普22甲和普24甲,加上普无号,发行了35套273枚(含普32小全张);期间还发行过普东1、普东2、普旅1和改1-改10等13套83枚,合计48套356枚。其中普1-普5、普7和普9均以天安门图案命名和天安门图案印制,共32枚。而这《天安门》图案普票的设计者均为第一位新中国邮票设计师孙传哲。
除此,在普12《革命圣地》有1枚、普13《北京建筑》有3枚,普无号《工农兵和革命圣地》、普14《革命圣地》、普16《革命纪念地》邮票中各有1枚天安门图案邮票,合计选用天安门图案为主图的普通邮票有52枚。从选题的套数上,天安门图案的普通邮票占普票总枚数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天安门在邮票方寸的画面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始终代表着中国形象标地,首都地域核心,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这是不可置疑、牢不可破的地位和形象。
如果说普票天安门在选题、图案枚数、发行数量排序第一,那么万里长城和民居当属第二和第三,这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意。《长城》图案普票,除普28、29二套24枚外,普21、22中还有3枚,合计27枚,比普23、25、27《民居》普票多6枚。说到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先祖为抵抗外侵而建造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是凝聚爱国精神的体现。而中国民居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居住聚合场所,是民俗民风和建筑风格的最好体现。由此,将天安门、万里长城、民居作为普通邮票的三大选题,能够在通信上广泛使用传播,得到集邮人的欣赏和收藏。这不仅符合通信用邮和集邮爱好者的心愿,也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意的选择,这说明我国邮票在选题和设计上完全吻合于国情和民意。
正因如此,这三套选题的普通邮票特别受到集邮者的青睐。而当今集邮人的主体,基本上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的几代人。都是听着“我爱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声,伴随着天安门、万里长城、中国民居这些选题邮票的收集而成长的。不仅美妙的歌声始终在耳边环绕,而心中的“天安门和万里长城”其形象一直是激励几代人前行的动力,而民居更是伴随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居住地。即使是《万里长城》普票的设计者们,也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是杨文清、李德福,还有雕刻制版的李庆发、姜伟杰、阎炳武、呼振源等。与他们谈起邮票选题设计、考察采风、绘画创作,确实有说不完的话题和切身感受。
对于《民居》普票,设计者之一的励忠发,比我更有发言权。他说:“其实我就生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十七岁下乡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地老乡住的是马架房,晚上迎着西北风骑车去连队放电影的路上,瞅着屯子里小马架的灯火,心里总是暖暖的好想有个家。大学毕业后搬进了北京菜市口的四合院,就在当年‘鲁迅绍兴会馆’的隔壁,卖菜的吆喝,豆汁的酸香,妇女的喧哗,老人的磨叽,小孩的哭闹,邻里的寒暄,车马的响声,乱窜的野猫,京腔的小调,炊烟的袅绕,奏响了老北京胡同的交响曲。民居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是在老民居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中国民居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随着祖国的现代化进程能留住这些念想也就成为我的一种社会责任,这就是我设计《民居》邮票的用心和初衷。”
看来普通邮票确实不普通,选题的确定一定有其道理,一定有其内涵和意义之所在。在这方面,新中国同龄人陈国成先生,会更有权威性的说服力。他搞集邮不限于个人爱好,不仅带动了家庭,还融入了社会,而且发起组建了“新中国普通邮票研究会”,发展了八百多名会员,创办了《普邮研究》会刊。他不仅收集、整理、研究普票,而且还编组普票邮集、撰写文章、著书立说、邮集参展、多次得奖,收获美誉。仅2016年就出版了《新中国普通邮票》一书,该书荣获全国集邮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集邮图书一等奖,世界邮展镀金奖。该书对天安门图案普票的研究就有七章内容。最近他围绕民居普票,又将研究的成果汇集成专著——《中国民居普通邮票研究》(电子出版物CD-ROM光盘)由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中国民居普通邮票研究》一书里,既有作者从集邮宏观层面——围绕民居邮票的选题与设计进行的研究,更多的是将《民居》普票印刷版式、齿孔、刷色、变体、发行、使用等系统研究的展示,是迄今为止对民居普票全面深入的研究专著之一。《民居》普票发行的1986年刚好是新中国成立73年来的中间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个发展新时期。作者提炼了《民居》普票在新时期的五大重要变化,选取代表中华民族本质的事物,首次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用建筑为图案,集中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习俗传统和建筑艺术,一改过去以天安门、革命圣地和工农兵形象为邮票图案的老面孔,而且首次就普通邮票的设计向社会征稿,引入竞争机制,《民居》普票图稿就是在20套参与竞争设计图稿中脱颖而出的。
作者在微观研究中,既汇集了集邮界同仁对《民居》普票研究的诸多成果,也融入个人收藏研究的一些心得,实属不易。譬如,作者在收藏到邮电部发行局(1986)票发第44号文件和第65号文件实物基础上加以研究,在《中国集邮报》以大篇幅连载,首次披露“江苏民居”的原名为“江南民居”这个集邮界鲜为人知的秘事;为了系统展示《民居》精彩的变体邮品,作者首次尝试将《民居》变体邮票划分四个类别(齿孔变异类、邮票用纸变异类、印刷变异类、裁切变异类)进行研究;再如作者在拥有实物基础上,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民居纷繁复杂的60多种版式(结合子模变异)图录,而这些研究成果,多年来作者也陆续撰文附图发表在《中国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集邮报》等报刊与读者分享交流。
现在,作者将《民居》普票的系统研究归集成书,洋洋洒洒300多页,上千枚《民居》邮票附图,并在书末附上他屡获高奖的《民居》普票邮集,一个贴片一页把整部《民居》邮集完整地与大家分享,让普票爱好者足不出户即可一览《民居》邮集之真容,实乃一大幸事。让我们共同期待尽早阅读到他的研究成果!
仅以此文为陈国成先生的新著鼓与呼,抛砖引玉,期待对《中国民居普通邮票研究》新著的研读。
刘佳维
2023年初夏于北京